索引号: | 621026lpz000/20240204-00001 | 发布机构: | 宁县良平镇人民政府 |
生效日期: | 2024-02-04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良政呈字〔2024〕24 号 | 所属主题: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宁县良平镇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要求,良平镇特向社会公开202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我镇信息公开工作以建立责任型、法治型、阳光型政府为目标,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公开政府信息。报告所列数据统计期限自2023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报告电子版可在宁县人民政府网(http://www.ningxian.gov.cn)“信息公开”专栏下载,如有疑问,请与良平镇党政办公室联系(电话:0934-6684040)。
一、总体情况
2023年,我镇政务公开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2023年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及任务清单,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成立了由王龙科同志(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良平镇党政办,由雷芳芳同志(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根据《条例》及政府信息公开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良平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方案,认真修订完善《良平镇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良平镇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今年我镇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在全年的公开信息中,无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二)政策宣传情况。
我镇在便民服务大厅内,设置了民政岗,健康卫生岗,养老、医疗保障岗,市场监管岗,社会救助岗,安全生产岗、残联、农业保险岗、退役军人事务岗,综合服务岗9个窗口,安排专职人员办理相关业务,并对各村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改造,硬件设备配备到位,按照“首问负责、及时分流、限期办理”等原则,着力打造“为民、利民、惠民”的便民服务平台。按照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实际和事项性质,把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便民服务、惠民帮扶、群众信访三大职能,设置了9个窗口负责政策解读和业务办理。第一、制作了各类工作办理流程图、便民服务手册,并严格实行“五办理”: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凡程序简便事项,即来即办;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对需审核、论证的事项,做到承诺7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事项联合办理;否决事项解释办理。对明显不符合有关规定或主要申报材料缺少不能受理的,应向申请人当面说清不予受理的原因,并出具不予受理情况告知单。第二、修订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制度》《首问负责制度》《一次告知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代办服务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公示,实现了以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第三、实行服务“五个公开”,即服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联系电话公开;设立群众咨询导引台和便民服务意见箱,公布了监督投诉电话,进一步畅通群众咨询和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
(三)政务新媒体运行和监管情况
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发挥线上线下集中宣传作用,通过自助终端和线上甘快办APP、镇村微信群、QQ群积极引导群众网上办事,线下通过政策宣传栏、街道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大喇叭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各项“放管服”政策,提高宣传质量,努力提升企业、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及办事获得感。同时,我镇严格落实先审核后公示的制度,每条信息撰写好,先由分管领导审核,再报送主要领导审核,最后填写宁县人民政府网站(主站)信息发布审批单报送县政府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公示。我镇严守信息发布“三审”程序,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先审查、后公开”的原则,落实责任。规范“三审”流程、严肃“三审”纪律,严把政治关、政策关、保密关、文字关,避免了泄密或负面影响事件发生。
(四)公开平台建设情况
2023年,我镇积极对公开平台进行调整,依托“良平视野”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良平镇动态,安排专人负责微信公众号的管理运行,充分发挥推广宣传作用,本级发表信息135条,全年阅读量达12500余次。提高12345政府热线承办效率,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属地管理、按职承办、督查指导”原则,严格规范业务流程,并且严格执行红黄牌警示限时办理机制,同时做好数据分析,使工单能够得到及时回复处理,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尽量将每个环节细节做好。2023年,12345热线共接单42件,其中投诉6件,求助32件,咨询4件;办结42件,办结率100%。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
规章 | 0 | 0 | 0 |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0 | 0 | 0 |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0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0 | |||
行政强制 | 0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钩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 然 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 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存在问题
1、对《条例》和市、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掌握方面还有待提高。
2、公开政府信息的主动性不够强。
3、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还欠丰富。
(二)整改措施
1、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选取形式多样的信息公开方式,畅通公开渠道,方便群众获取政府信息,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员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员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2、规范政务公开内容。突出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政策宣传解读和回应社会关切等内容,确保公开内容覆盖行政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和政务公开工作全环节。
3、加大宣传力度。扩展宣传范围,畅通公开渠道,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先进做法宣传报道,引导群众主动关心政府信息公开,依法有序参与政府信息公开。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