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人民政府

米桥镇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扶贫>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621026mqz000/20211215-00109 发布机构: 米桥镇人民政府
生效日期: 2021-12-15 废止日期:
文 号: 米发〔2021〕104号 所属主题: 扶贫

中共宁县米桥镇委员会宁县米桥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15 浏览次数: 【字体: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镇直机关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

现将《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宁县米桥镇委员会

宁县米桥镇人民政府

2021年9月8日

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实施方案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抓紧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围绕留守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卫生健康、思想情感等实施有效服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及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工作部署,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的通知》(甘农领发〔2021〕9号)精神,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身边的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做身边的事,温暖身边人的心,凝聚身边人的神,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老人生活品质,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全面提升照护服务质量,努力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进一步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

(二)提高儿童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加大关心关爱力度,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帮扶救助水平。以农村特困群众为重点,加大帮扶救助力度,保障基本生活所需,提供暖心、贴心服务,改善生活面貌,提升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三、重点任务

(一)用心用情关爱服务农村留守老人。以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品质为重点,着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由各相关领导负责组织动员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妇联执委、村医和社会热心人,为留守老人提供贴心服务,利用村内闲置公共资源、租赁农村闲置住房等方式,建立日间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因地制宜丰富老年人生活,开展互帮互助。(责任领导:荔雷年、弥建华、王怡平、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二)用心用情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为重点,着力提升教育服务水平。由各相关领导负责及时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督促落实控辍保学、教育资助、送教上门政策措施,协调帮助特殊困难儿童优先安排在校住宿,协调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陪读人员就近就地就业或享受公益性岗位,开发“共享奶奶”“爱心妈妈”公益岗位帮助看护留守儿童等,多措并举解决农民群众后顾之忧。(责任领导:荔雷年、王怡平、赵元栋、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三)用心用情关爱服务农村特困群众。以提高农村特困群众生活质量为重点,着力提升帮扶救助服务水平。由各相关领导负责积极协调落实特困群众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和救助供养、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特殊政策,从鳏寡孤独、五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众的实际困难出发,组织动员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村“两委”、妇联等为他们提供热情周到的贴心服务。(责任领导:荔雷年、张海刚、王怡平、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四、关爱服务内容

瞄准突出问题,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服务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关爱服务行动,积极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一)生活照料。定期上门入户走访,了解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迫切需求,积极为他们提供生火做饭、打扫卫生、清洗衣服、送餐助餐、送煤取暖、代购代买、理发等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急难问题,切实为他们提供生活方便,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责任领导:荔雷年、弥建华、王怡平、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二)生产帮助。结合农时特点,以村“两委”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在平等自愿、互助协作、利于生产的前提下,积极为留守老人家庭、妇女儿童家庭和特困群众提供土地托管、入股分红、生产帮助、技术指导等服务,减轻特殊群体生产劳动强度。(责任领导:王宏舟、荔雷年、王怡平、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三)技能提升。积极为留守妇女搭建创业发展平台,落实公益岗位,开展各类培训服务,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妇女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对有意愿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居家就业的留守妇女开展刺绣、手工编织、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项目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留守妇女开展创业培训,切实提升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水平。(责任领导:王怡平、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四)增收保障。在全面落实好养老保险、低保、五保、临时救助、高龄补贴等政策的基础上,对有发展产业、就业意愿的留守妇女、特困群众家庭,加大帮扶力度,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扶持发展产业,参加公益岗位等,引导多元增收,长效巩固,提高特殊群体自我发展能力。(责任领导:王怡平、荔雷年、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五)助学关爱。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为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落实好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失辍学。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采取上门辅导、一对一帮扶等方式,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鼓励引导优秀大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心理疏导、成长故事分享、兴趣培养、成长规划等方式,搭建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平台。(责任领导:王怡平、赵元栋、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六)心理抚慰。不定期地开展精神关怀服务,通过打问候电话、上门走访慰问、读报纸、聊天、为其过生日、陪伴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寂寞和精神孤独,保持乐观健康的精神状态。(责任领导:荔雷年、王怡平、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七)健康保健。定期组织村医和志愿服务者,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免费提供保健咨询、健康体检,开展量血压、测血糖、送药助医、住院陪护等服务,为他们建立健康状况信息档案,组织开展健康保健知识讲座,确保特殊群体都能享受到全面周到的健康保健服务。(责任领导:王怡平、弥建华、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八)应急救助。根据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应急救助情况,向他们提供便民服务、警民联系、医疗救助、困难救助等服务,确保难有所帮、急有所助、病有所救。(责任领导:张海刚、王怡平、荔雷年、弥建环、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九)法律援助。组织法律工作者,采取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服务活动。对涉及子女抚养、老人赡养、财产继承、林权纠纷等提供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有效维护特殊群体的人身权、财产权、赡养权、抚养权等合法权益。(责任领导:孟湛洪、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十)文化娱乐。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老年健身活动设施等,组织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开展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群体活动。定期组织艺术团体,走进村组开展慰问演出,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他们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使少有所学,老有所乐。(责任领导:王怡平、驻村第一书记、14个村党支部书记)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摸清“一老一小一困”三类人员底子,明确目标任务,于9月10日前完成摸底和台账建立工作。

(二)全面推进。各村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梯次推进的原则,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扩展关爱服务内容,扩大行动实施范围,逐步实现关爱服务行动覆盖全村覆盖。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省、市安排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各村和各相关负责领导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将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载体,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切口,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纽带,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瞄准突出问题,补齐短板弱项,优化服务供给,创新方式方法,让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老有善养、幼有优教、困有真帮。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包村领导、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通过组织实施一个又一个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各相关责任领导要担负起相关职责,在政策完善、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方面为开展关爱服务行动提供倾斜支持,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要更多用于关爱服务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

(三)聚焦工作重点。各村党组织要强化党支部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举措职责,更多更直接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用心用情、周到细致、及时有效的服务,破解“最后一公里”和“断头路”问题。村级党组织要通过组织驻村帮扶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入户、志愿者入户走访、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会议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深入了解他们的诉求,兼顾需要和可能,从能做的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件成一件,善作善成,善始善终,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严肃工作要求。镇乡村振兴办公室和镇纪委要加强工作调度和督导检查。对关爱服务行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同时,要将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中来,检验工作成效,展现担当作为,体现能力水平。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工作滞后,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