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人民政府

农业农村局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621026nyncj000/20220830-00051 发布机构: 宁县果业中心
生效日期: 2022-08-3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公示公告

宁县苹果产业“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 工作谋划

来源:宁县果业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 【字体:


 

“十三五”期间,宁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林铎书记关于“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的指示要求,坚持把苹果作为农业首位产业,以工业化思维、现代化方式、标准化要求,持之以恒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形成了以“全覆盖科学化的规划体系为引领、全链条标准化的生产体系为核心、全网络多层次的营销体系为支撑、全环节长效化的增收体系为目的、全方位一体化的推进体系为保障”的现代苹果产业发展“宁县模式”。目前,全县苹果面积45万亩,其中矮化密植11万亩,全县苹果产量50万吨、产值25亿元,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2727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等称号,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重点支持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成效

高位谋划、科学布局,绘制全域发展战略图我县紧盯宁县苹果走向全国的定位,研究出台《宁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支持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按照“一核三塬五带”的布局(以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为核心,以董志塬、早胜塬、盘克塬为主战场,建设新庄-长官、焦村-新宁、早胜-中村、良平-米桥、春荣-盘克5个万亩果带)以5个“十万工程”(建设10万亩现代矮密苹果基地、管理10万亩早果早丰标准化幼园、改造10万亩老果园、培训10万名果树从业人员、建立10万吨苹果冷链物流园)为抓手适宜栽果区域全覆盖为目标,结合塬面、川道、台地、山区等不同地形,制定《宁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推行“五种栽培模式”自根砧模式、中间砧模式双矮、短枝和乔化模式十三五期间,全县苹果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矮化密植11万亩,万亩以上的乡镇8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5个,千亩以上的自然村135个,10亩以上专业户3300多户,盘克镇杏洼村、湘乐镇樊湾村、新宁镇巩范村、 瓦斜乡永吉村、盘克镇赫湾村、太昌镇青牛村等10个自然村被评为“庆阳苹果专业村”。

培育龙头、示范引领,提升规模发展牵引力针对之前苹果产业科技含量低、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引进了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企业--陕西海升集团,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建园,探索形成以三高五化(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为主要特点的海升模式,带动全县苹果产业实现了个转变(由乔化有性繁殖向矮化无性繁殖、由农户分散栽植向现代规模栽植、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由传统粮农向苹果产业工人转变五大革命(苹果产业发展理念、模式、技术、管理、服务)。以海升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成立宁县金农公司和聚农合作社,带动发展38户企业、29个合作社和一大批规模户,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基地,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创新模式、助力脱贫,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围绕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推广““331+”苹果产业扶贫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产业大户等多种带动方式,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深度融入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户与优势产业、强势企业、广阔市场紧密联系,实现产业扶贫效益最大化,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远增收。比如,我海升苹果 “三变”改革示范基地,总面积1.66万亩,总投资5.45亿元其中海升集团投资3.27亿元、控股60%,负责建园、管理、品牌和销售;聚农资金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村集体、一般农户筹资2.18亿元、参股40%,代表股东履行职权;海升集团每年按16.8%的比例进行分红,每年群众还可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500-800元,在基地务工收入1.5-2万元,形成你建园、我入股,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合作共赢机制目前,全县苹果产业“331+”累计分红6364.2万元,其中贫困3370.83万元、村集体2889.78万元、一般户103.59万元。苹果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在全县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2017年,我县获得“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

统筹推进、一体发展,形成完整闭合产业链我们坚持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理念,着力延链增效,全力构建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苗木繁育本地化,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苗木技术,采用欧洲标准化生产规程,建成矮化自根砧苗木基地3000亩,可出圃优质苗木1000万株以上。基地建设规模化,以适宜栽植区域全覆盖为目标,主推自根砧栽培模式,引导群众自主发展中间砧、双矮和短枝,实现海升苹果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贮藏加工标准化,坚持大中小互为补充,培育海越、庆新、陇东红、通达果汁、恒瑞康果粉等贮藏加工企业126个,建成各类贮藏库30个、2万吨气调库2个和海越年20万吨分拣线一条果品营销立体化,坚持线下线上联动,线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设立营销中心7个,在华润万家等全国22个大型超市直销,与国内外200多家经销商长期合作;线上以庆新电商为带动,发展网店200个、微商1800多户,拥有阿里巴巴、京东等50多个固定客户,庆新果业电商果品销量连续三年位列阿里巴巴生鲜行业第一。目前,正在筹建集苹果贮藏、包装、加工、销售、物流、信息为一体的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技术服务社会化,按照社会化服务理念,组建生产、农机、农资三支服务队伍,推行联合建管、有偿托管等方式,对果园经营管理各环节统一培训、统一服务。甘肃瑞农、庆阳海越在中村镇、和盛镇建办的有机肥厂为基础,建立果园有机肥配送体系。由宁县聚农苹果产业资金合作社牵头成立果园托管服务中心,配套开沟施肥机、秸秆还田机、割草机、枝条粉碎机等果园机械,面向全县开展改土、喷药、施肥、割草等果园托管服务。由县果业发展中心牵头建成宁县苹果生产调度中心设置质检室,购置土壤养分速测仪、叶片养分分析仪、果品农残速测仪及果品营养成分速测仪等设备,面向果农提供切实、可行的施肥配药方案。

做响品牌、树立标杆,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树立“品牌就是战略”的经营理念,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品牌创建,提升品牌效益。品牌打造上,以“庆阳苹果”为区域品牌,着力打造人类第四个苹果这一全县唯一品牌,委托专业公司设计统一的包装、苹果logo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建立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严格规范品牌授权管理,打造具有宁县特色的知名品牌品牌认证上,完成绿色、出口、3A、有机、GAP农产品区域保护等认证面积15.3万亩,荣获第四届中国苹果产业大会金奖等奖项19个,荣获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奖项23个。品牌宣传上,采取专业策划、智慧果园建设、互联网直播生产现场等措施,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宣传。通过开展“四个一”品牌宣传活动,即谱写一首以“请到宁州果乡来”为主题的歌曲,编撰一本以“讲好宁县苹果故事”为主题的书籍,拍摄一部以“宁县现代苹果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微电影,制作一部以“宁县人文地理为背景的苹果宣传专题片”,深度挖掘苹果产业文化底蕴,全面讲好宁县苹果故事,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品牌效益

强化保障、防范风险,织密产业发展防护网 我们突出三个全覆盖(对贫困户、对贫困户种养特色产业、对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的全覆盖),全力抵御各种风险。针对自然风险,果园全部搭设防雹网、安装防冻防霜设备,全部购买苹果灾害保险。针对经营风险,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落实第三方审计、评估等制度。出台两办法一细则(《村级集体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管理办法》《村集体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收入使用管理细则》《贫困户入股资金管理办法》),落实村财乡管制度,乡镇纪委实时监督。企业和合作社设立专账,县上成立现代苹果产业资金管理服务中心,代表合作社进行监督针对市场风险,在加快果品贮藏、加工企业建设的同时,购买苹果期货+价格保险,着力解决市场价格下跌的问题。若苹果滞销时,全县9家龙头企业与全国20多家知名电商、物流企业启动三个零利润(贮藏、在线销售、快递零利润)营销模式,保证群众稳定增收。

二、“十四五”工作谋划

(一)规划目标

在严守基本农田红线的前提下,按照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到“十四五”末,全县苹果面积将达到60万亩(其中矮化25万亩、乔化35万亩),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达到50亿元,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每年发展矮砧密植基地2万亩、育苗2000亩。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得到全面应用,鲜果贮藏、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农民果树技术人员普及培训10万人次,新增农民经济合作组织100个、从业人员增加22100人,产业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实现全县“人均1亩果,亩均1万元”的目标。

(二)重点工作

“十四五”期间,打算解决我县苹果产业二三产产业较为落后问题,重点贮藏、加工、包装及品牌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下一步,计划总投资47.85亿元,其中:国家及整合资金2.489亿元,自筹32.461亿元,贷款12.9亿元,建设十大项目:

一是10万亩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计划2021年-2025年新建10万亩矮化密植苹果基地,矮化密植苹果总面积达2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总面积达60万亩,实现“人均一亩果、人均一万元”目标。总投资2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0.5亿元,自筹14亿元,贷款5.5亿元。

二是1万亩矮化自根砧苹果育苗基地。计划2021年-2025年,每年育苗0.2万亩,年出圃自根砧苹果苗木400万株;矮化中间砧、短枝苗木200万株。总投资1亿元,其中:自筹1亿元。

    三是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

计划2020年-2025年建成西北最大的苹果集散中心,占地700亩。集宁县品牌创建、产品展示、推介、质检、物流、电子商务、大数据、质量追溯、农资农机销售;成立产销联盟,把全县果企业、合作社及果农联合起来,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农资、统一销售。总投资10亿元,其中:国家及整合资金0.8亿元,自筹6亿元,贷款3.2亿元。

四是国家级苹果种质资源圃计划2020年-2021年建设100亩苹果种质资源圃,收集国内外苹果质种源3000个。总投资0.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0.034亿元,自筹0.066亿元。

五是现代苹果托管服务中心计划2020年-2025年,总建成集栽植、割草、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采收一体化的机械化服务中心,为全县果园企业、合作社及农户推广服务。总投资0.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0.035亿元,自筹0.065亿元。

六是苹果科技服务体系计划2020年-2025年与国外专家团队、西农、甘农大、陇东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科技研发平台、专家工作者站,深度研发宁县苹果加工、贮藏及产品研发。总投资0.1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0.1亿元,自筹0.05亿元。

七是苹果包装配套系统建设计划2020年-2025年建设彩印生产线,年生产印刷卡纸10000万张;建设PET吸塑盒生产线,年生产PET吸塑盒3亿个以上;建设苹果果袋生产线、年生产果袋10亿以上;发泡网生产线,年生产折叠筐500万以上;新建年产30万根高强度混凝土立柱的格架生产厂;新建有机肥加工厂,年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以上。总投资1.4亿元,其中:国家及整合资金0.2亿元,自筹1.2亿元。

八是贮藏加工体系计划2020年-2025年,新建8万吨苹果贮藏库和苹果期货交割库;以“人类第四个苹果”为品牌,深加工苹果汁20万吨以上苹果多酚1000吨以上、果饮料2000吨以上、果干(苹果脆片、苹果圈)10吨以上,开发“人类第四个苹果”面膜、细胞水20万套,总投资1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0.5亿元,自筹7亿元,贷款2.5亿元。

九是苹果品牌创建体系。计划2020年-2025年,以“人类第四个苹果”为主打品牌,建立以“四个一”为核心的苹果品牌创建、监管、推介体系。做好一首以“请到宁州果乡来”为主题的歌曲,一本以“讲好宁县苹果故事”为主题的书籍,一部以“宁县现代苹果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微电影,一部以“人类第四个苹果”为主题的苹果宣传专题片。总投资0.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0.02亿元,自筹0.08亿元。

十是宁县苹果小镇。计划2021年-2030年按照园林化布局采摘园和苹果公园,打造观光采摘、果树认领、农事体验、苹果花节、苹果节等旅游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0.3亿元,自筹3亿元,贷款1.7亿元。

三、具体措施

)坚持高点谋划,持续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实践证明,把苹果作为首位产业来抓,是符合县实际的科学决策,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帮助农民增收、对外宣传宁县的有力抓手。按照思路不变、目标不变、措施不变、责任不变的要求,大力发展以海升模式为主导的优质果园,力争实现农民人均一亩果、亩收一万元目标。在布局上,东区乡镇要以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自主发展模式为主,西南区乡镇要坚持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大户、联户建园、股份制建园等方式,大力发展海升模式果园,支持海升集团、正洋农业等大型企业持续扩大基地规模,领军全县苹果产业发展。鼓励扶持中小型企业、合作社、农户在其他乡镇适度规模经营,在全县总体形成以苹果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苹果基地,建设以观光、休憩、避暑、农俗体验为主题的“宁县苹果.休憩夏都”田园综合体,推动苹果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

)聚焦多元发力,推动苹果全产业链建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苹果包装、苹果深加工、苹果贮藏、苹果冷链运输、苹果电商、交易市场等配套产业链建设。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对外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推介会、研讨会、展评会、电视、网络、报纸等载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和推介工作,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宁县,了解宁县苹果,把宁县苹果打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内要通过举办节会、评果赛果、表彰奖励、树立样板典型等形式,吸引干部、群众聚焦苹果产业,参与发展苹果产业。三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宁县苹果产量大、品质独特,建议在“庆阳苹果”区域品牌的背景下,打造“人类第四个苹果”品牌,形成独立的品牌版权。四是加大营销体系建设力度。实施现代营销战略,建立县域苹果专业交易市场,完善营销网络,健全销售组织,成立县乡村三级营销协会,组建营销队伍,不断拓展销售市场,畅通销售渠道。规范交易行为,设定宁县品牌优质苹果市场销售保护价。

突出深加工,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对现有的“果”字号企业进行改造,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他们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工业园区为依托,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果品深加工企业,形成经营规模和集群效应;指导企业立足发展实际,密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系,推行“订单”式发展模式,扩大果产品加工种类,拓宽市场营销和加工增值渠道,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千方百计地发挥他们凝聚力量、资源共享的作用,使分散的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分散的经营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最终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科技、资金、信息服务相配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统分结合,联系紧密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word版本下载:宁县苹果产业“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 工作谋划.doc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