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1026smj000/20220830-00014 | 发布机构: | 宁县商务局 |
生效日期: | 2022-08-3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规划计划 |
宁县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商贸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我们以“扩大开放求发展、搞活流通促消费”为总体思路,立足县情、精心组织,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协调发展;着力扶持电子商务产业,推动商品流通业转型升级;优化市场主体结构,统筹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培育外贸市场主体,努力遏制外贸出口下滑势头。商贸服务业呈现出进展有序、发展稳健的态势。
(一)加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消费。2020年全县各类商品生产、批发、销售网点达到11000多个,大中型超市28个,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2000多个。全县基本改变了百货店、经销店的单一业态结构,超市、专卖店、物流配送中心等新型流通方式发展较快。尤其是2017年底、2018年初东方百佳超市和盛店、早胜店的入驻,优化了群众购物环境,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消费稳而不旺,引导招商引资企业亿联万城置业有限公司,举办了 “大美宁县·全民乐购”消费季暨首届家居建材博览会、宁县首届小商品地方名优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加强与县内14家中石油、中石化、私人加油站的沟通合作,支持中石油宁县分公司发挥成品油销售主渠道作用,抓住“端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庆时机,开展了加满打折、充值返点、消费送券等促销活动,加大优惠让利力度。累计吸引接待消费者20000多人次,交易额1100多万元。202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18亿元。
(二)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便民服务步伐加快。截至2020年,全县建成标准化农贸市场15个,覆盖15个乡镇,覆盖率80%。8个农贸市场享受省列“退市还路”工程、便民市场建设项目,争取无偿资金328万元。建成为民办实事项目便民蔬菜店13个,覆盖县城3个社区。
(三)提升服务水平,竭力遏制外贸出口下滑势头。至目前,我县取得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的企业23户,3户企业具有出口实绩,1户有进口实绩。出口企业具体为: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出口产品为浓缩苹果清汁,主要出口地为美国。宁县恒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口产品为水果蔬菜粉系列(苹果粉,香蕉粉,水蜜桃粉,西瓜粉,沙棘粉,大麦苗粉,西兰花粉等),主要出口地为韩国。庆阳能源化工集团沃德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出口产品为玻璃钢管道,出口地为哈萨克斯坦。进口企业具体为:庆阳海越农业有限公司, 2019年11月开始与荷兰亨瑞福乐润公司对接,计划引进欧洲樱桃苗木。2020年与亨瑞福乐润公司6月签订合同,引进欧洲樱桃苗9个品类49株。其中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是全省重点外贸出口企业,该企业年出口额占全县进出口总额的95%以上。通达果汁对美出口资质认证齐全、市场份额占比较大,2019年5月10日,美国宣布将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提升到25%,造成公司出口亏损,份额减少。我们积极衔接省市商务部门,争取扶持政策,2020年,该公司出口基本正常。2月中旬,受疫情影响,交通管制,产品发运滞后,但未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全年通达果汁进出口总额2645.2万元。
我们主动为外向型企业提供行业发展和市场供求信息,争取项目资金,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例如:2019年为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宁县恒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争取项目资金145.4万元,其中通达果汁购入反渗透纯水设备、超滤机、灌装机、脱硫塔各一套,获得资金支持135.9万元;恒瑞康生物科技发生物流运输费用19.1万元,获得资金支持9.5万元。2020年向省商务厅申报了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14.4万元,稳外贸及外贸转型升级项目86.01万元,有效遏制了外贸出口的下滑势头。
总体来看2016年全县进出口总额 2400万元,2017年2764万元,2018年5136万元,2019年5862万元,2020年2800万元。
(四)瞄准前沿,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产业。2015年6月,我县申报成为第二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讨论通过了宁县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1.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建设。2016年改造县文化大楼,建成了4100平方米的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中心一楼布设了文化旅游、皮影、石雕、农牧、林果、剪纸、戏帽泥塑等7个展馆;二楼建成企业孵化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基地;三楼建成县级运营中心;四楼建成可容纳100人的多功能培训中心。2015年至2020年依托乡镇电商企业、超市、快递公司、邮政服务点等,建成了18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指导本乡镇电子商务工作,并为村级服务点提供产品整合、技术指导、代运营等服务。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退伍军人、残疾人青年、农村经纪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商超店主等10类群体开办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60个,开展代购代销服务,产品涉及服饰、五谷杂粮、干果、蔬菜、香包,以苹果、核桃、枣、黄花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导,交易额日渐增长,从2015年的430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8亿元。2020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05亿元。
2.本土电商平台培育。2020年7月,引导农村电商平台“新村集”在我县南区4乡镇构建了以线上拼团销售农副产品为主的新型销售模式,打造乡村店铺50余家,培训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近百人,11月11日,经“新村集”大数据平台汇总,我县平子镇人民西路“新村集”位列该平台当日火爆店铺实时排行第一位,中村镇、早胜镇等3户店铺也分别进入该平台当日榜单前十。
3.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改造原县生物农药厂,建成了占地面积19.6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县级快递物流集散中心,达到“四有标准”(有场地、有人员、有车辆、有设备);购置2.4米厢货车5辆,1.8米厢货18辆电商物流配送车,1台安检机,为各乡镇网货运输打下了良好基础。布设乡级快递物流服务站23个,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点257个,统揽县到乡到村快递派送业务。至目前,县快递集散中心年下行派货300万件、上行发货15万件,解决了县、乡、村“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配送瓶颈问题。
4.溯源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一中心九平台的溯源体系”,制定了苹果、核桃、曹杏、黄花菜等13个类别的农产品电商准入标准和农产品网货化标准,形成农产品质量保障规范体系;对海升集团、庆新果业、金乔果业、裕丰园家庭农场等16家企业(合作社)的30个农产品进行了溯源数据采集,采集相关图片数据达1800多条;对宁县优质农产品进行检测,目前已分批次完成9个产品的检测;制作苹果、核桃、曹杏等农产品溯源标签100万枚,已分配50万枚溯源标签供网货加工企业张贴使用,真正实现网销农产品全程可追溯,极大提高了宁县农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5.电商人才体系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加强与市、县协会、陇东学院、淘宝大学和甘肃天狼、甘肃光明顶、甘肃淘一郎、苏宁云商等院校企业的合作,编印电商政策汇编、操作手册7种10000多本。依托南京点石公司,聘请省内外知名电商专家,对全县干部职工、网店从业人员,分层次、分批次进行电商培训。十三五期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8期,对18个乡镇的乡村干部进行了电商基础知识普及,培训人数达7000人(次);重点对合作社负责人、电商企业负责人集中进行培训,开展一对一实操演示,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经营、能致富的农村电商人才。
6.开展消费扶贫工作。消费扶贫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宁县“农特产品”走进天津,促进产销对接,推进“宁货进津” 切实解决重点贫困村、贫困户农特产品“卖难”问题。此项工作从2019年开始。全县共有14家企业、12家合作社与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津庆商贸公司、天津市景睿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天津市陇原丰商贸公司、河东区对口帮扶宁县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设立销售窗口2个、爱心专柜12个,2019年销售农特产品3006万元,2020年超过3000万元。
三、十四五基本设想
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加速商贸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市场交易方式创新意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商贸行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发展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一)总体思路。一是以资源集中利用为主要途径,实现商贸流通业及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二是既要从商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出发,又要结合实际,以商业发展现状为基础,统一规划;三是要合理配置现有的商业资源,达到提高现有设施使用效率的目的。
(二)战略目标。基本建成支撑“大商贸、大流通”的市场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产业联动、竞争有序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商贸服务业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国内贸易。一是积极推进商务服务业的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保障批发零售贸易业稳步增长,培育新型批零企业。二是加大市场建设、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省级标准化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新建改造配送中心,形成区域商贸中心。三是住宿餐饮业逐步发展,县城建成星级酒店。四是加强对拍卖业和典当业的规范管理,建立市场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鼓励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高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沐浴、家电修理、人像摄影等行业服务质量。
3.外贸出口。在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前提下,外贸出口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5年达到5000万元。力争出口实绩突破2000万元的企业1家,突破500万元的企业2家,同时兴建苹果出口基地。
4.电子商务。巩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配套发展信息网络、物流快递等新型业态。以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形成新型商业结构,形成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新型增长点。
(三)具体举措。
1.进一步促进城乡消费增长。
着力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逐步对县内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全县在18个乡镇建成了15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尚未建成农村市场的3个乡镇,湘乐镇正在进行土地整理,长庆桥镇、太昌镇正在进行前期规划,我们将加大对接力度,力促2021年尽早开工建设。抓好限额以上批零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培育,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对宁县华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庆阳医铭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2个药品批发企业的营业情况持续跟踪,达到标准后审核入库。按照省、市关于促进消费升级要求,统筹全县促消费活动。以批零住餐限上企业、入库大个体户、线上营销企业为重点,动员农特产品加工销售、商贸流通、文旅电商等消费领域企业积极参加促销活动,达到惠及群众过万、成交额过千万的目标。2021 年,争取新增限上入库企业2户以上,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进一步优化外向经济结构。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加大外贸企业项目、资金、人才、信息支持力度,强化对外贸易风险的监测预警,鼓励通达果汁、沃德石油等外贸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知名展会,积极寻求新的出口渠道。鼓励支持恒瑞康、庆新果业等有一定生产规模、经营稳定、具有潜力的骨干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业务,重点关注北美自贸区、东亚、南亚等市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3.进一步推动电商产业发展。
一是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对我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进行运营,指导乡站、村点充分发挥推动本地农产品上行、工业消费品下行中枢作用,打造我县电商品牌。二是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方式,对重点电商企业给予扶持进行培育和提升,做大做强本土电商企业。三是升级改造县快递物流中转中心,新上自动分拣线,建设仓储、快递、电商于一体的商品配送基地。四是注重实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电商从业人员分层次、分批次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培训,提高运营水平。
4.进一步加大消费扶贫宣传。
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手段加强宣传推介消费扶贫,广泛宣传扶贫产业推介农产品品牌。扩大宣传面,提高大众对消费扶贫的知晓率。同时坚持自愿原则,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消费扶贫这个“大家庭”中来,壮大参与消费扶贫的“朋友圈”,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氛围。
5.重点项目建设。
(1)甘肃(庆阳)陆港物流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占地300亩,在和盛工业集中区建设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及再加工、包装等为一体,包含管理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仓储中心、流通加工区的综合物流园。
(2)宁县嘉里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在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占地156亩的铁路运输专线和年吞吐量200万吨的宁县嘉里物流陇东能源化工物流交易中心,二期建设仓储中心,三期建设冷链物流园。
(3)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建设项目,总投资9.03亿元,占地632亩,在和盛镇建成西北最大的苹果集散中心。集宁县品牌创建、产品展示、推介、质检、物流、电子商务、大数据、质量追溯、农资农机销售;成立产销联盟,把全县果企业、合作社及果农联合起来,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农资、统一销售。
(4)宁县正洋苹果冷链物流园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90亩,新建苹果冷链物流园1处,建成2万吨冷库及20吨/小时苹果分拣及商品化处理线。
(5)庆阳华绿冷链物流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84亩,新建1.5万吨鲜果储存库1座,0.5万吨鲜果冷藏库1座,5200平方米的鲜果分拣车间1个。新建框架结构综合楼1466平方米,餐厅356.4平方米。新建综合水池、化粪池和门房及包材库等辅助设施。购置气调设备、制冷设备、实验室设备、叉车、地磅以及水电配套和办公生活设施设备。
(6)宁县电子商务网货供应中心,总投资1500万元,建成集电子商务网货收集、初加工、预包装、网上供应中心1处。
(7)宁县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配送中心,总投资3000万元,新建(续建)集电子商务、日用百货、农资产品为一体的快递物流配送中心2处。
(8)宁县亿联商贸城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包含建材、家居、五金商场,总部大厦,综合商场和办公、公寓住宅楼。
(9)宁县乡镇农贸市场,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集日用生活品、农资生产资料交易中心10处(即:良平、早胜、中村、南义、瓦斜、盘克、九岘、湘乐、长庆桥、太昌)其他8个乡镇享受商务补助资金已经建成(平子、米桥、新宁、金村、春荣、焦村、和盛、新庄)。
WORD版本下载:宁县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