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宁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621026sfj000/20230710-00010 发布机构: 宁县司法局
生效日期: 2023-07-1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公示公告

宁县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来源:中共宁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 【字体:

县十届人大常委会

次会议文件

宁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339日在县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上

县司法局党组书记  张国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现在报告宁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2022年,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宁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深化改革创新,规范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为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印发了《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方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八五”普法重点内容建立了政府系统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围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专题辅导2场次,培训干部职工600多人同时,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县委关于全面依法治省治市治县的重要安排,以及党内法规制度执行落实等情况作为年终述法主要内容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学习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全面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县政府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始终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县政府常务会将司法部门作为常列席单位,全程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和重要文件司法审查。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县政府各部门制定法治建设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依法履行各自职责落实乡镇政府、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述法制度,实现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全覆盖有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责任落实。坚持将“任前考法”作为领导干部任前“必修课”,开展新任领导干部任前考法三批次567三是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绝对领导,重大事项及时向请示汇报2022年,先后召开了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五次、第六次会议,出台了宁县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及《宁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2022年宁县依法治县工作要点》《2022年宁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2022年宁县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方案》,印发《贯彻落实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委全面依法治委员会第次会议精神任务分解方案》文件研究解决了法治宁县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有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二、深化改革创新全面高效履行政府职能一是积极建立政府权责清单主动承接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下放事项。及时公布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地点等80多个要素,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二是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形式,有效区分“证”“照”功能,让更多市场主体持照即可经营。全年办理“证照分离”业务4846件,惠及企业3016户。县政务大厅进驻部门单位53个、服务事项992项,窗口年办件28万多件,全程网办率99.5%。依托甘肃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持续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审批流程。政府投资项目可研报告申报资料由9项减少到5项,办理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办时限压缩至35-45个工作日、同比减少50%全年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受理项目58个、办件539件,并联审批率达95.36%。三是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定部门抽查计划26条,完成抽查任务19批次,检查主体83户。积极推行“互联网+监管”系统,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全面共享至“互联网+监管”系统。归集整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4432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4317条,行政处罚信息115条,合规率96%以上。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等,完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异常名录移出16户、个体户正常记载状态恢复118户,为101户市场主体申请专项奖励资金、评优选先、申报政府投资项目等方面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进一步加强了对失信企业约束惩戒力度。四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积极推行市场主体全程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和登记流程“无纸化、零跑路、零见面”,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045户。在县政务大厅设置企业“一窗办”窗口,推行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模式。组建企业开办帮办代办服务团队,实行企业开办全程代办帮办服务,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便捷服务通道。推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帮办“管家式”服务,为7家招商引资企业提供代办服务,开展定向招商对接11次,邀请客商考察36批次,对接企业61户,实施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37个,完成省外到位资金8.37亿元。五是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制定了《宁县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宁县创建“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工作方案》《宁县优化营商环境“千名干部帮千企”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县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编制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资料汇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汇编》等资料,使企业充分享受各项政策红利,进一步增强企业创业、兴业决心和信心。定期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红黑榜”,通报表扬“红榜”部门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以“黑榜”为警示,开展对照检查,认真改进提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利企便民服务水平。助企纾困政策有效落实,“退减缓”企业税费1.17亿元,发放信用贷款2.36亿元。扎实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领导干部包联企业110户,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161件。组织专职律师深入全县107家企业免费上门问诊把脉,完成法治体检33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六是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县政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科学精准高效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优化核酸检测强化药品储备加强医疗保障能力建设持续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进一步优化小区管理措施做好重点人群防控学校防控,强化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全力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强化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国家新十条和省上二十条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发布后,县政府及时制定优化措施1030条,印发10个配套落实方案,细化全省疫情防控57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逐条逐项抓促落实,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复学,更好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规范行政决策,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宁县关于贯彻实施<甘肃省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甘肃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通知》,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对县级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公告坚持依法备案,系统备案,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全年共审查涉法文本文件69件,其中同意提交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3新冠疫情期间,法治审查公告28个,确保全县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二是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坚持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为重大行政决策提供法律服务,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县政府聘请常年法律顾问5名,机关单位配备公职律师7名,为依法决策提供法律支持。县政府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全县2PPP、海升苹果破产重组和食用菌等重大项目合同框架设计,并对签约合同进行有效法治监督。三是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积极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成立和盛消防救援站和18个乡镇消防所,有力有效组织7.15特大暴洪灾害抢险救援,实现大灾之下“零伤亡”

四、加强行政监督,全面推进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有序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成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挂牌成立,18个乡镇综合执法队伍组建到位。市场监管等6支综合执法队伍“局队合一”,执法制式服装换装基本到位。全县1038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了全省执法人员资格考试。二是不断加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年内对5个执法部门开展自查自评情况进行了抽查,并组织互查互评。组织司法、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县62家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目前,完成行政许可案卷互查672例,其中优秀案卷52例,合格案卷620例;完成行政处罚案卷互查862例,其中优秀案卷76例,合格案卷786例。三是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执法部门配专用执法记录仪等装备,落实行政执法过程记录推进柔性执法,办理“两轻一免”案件148165户轻微违法行为免于经济处罚,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

五、依法化解纠纷,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一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推进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持续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两个。早胜镇“老杨调解室”自成立以来,通过情绪疏导、换位思考、过错剖析、冷静处理、亲情融化等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参与调解案件28件,涉及婚姻、邻里、交通、损害赔偿等为县法院聘任特邀人民调解员14名,充实人民法院“三进”力量。坚持“小纠纷不出村组,大纠纷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全面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152起,调解成功率98%以上。全力推进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援助体系,动员律师积极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成功调处重大纠纷11起。全县61个小区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全部化解办理不动产证7915。深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二是不断增强复议应诉公信力。全面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立了宁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定并严格落实行政复议工作项制度,充实行政复议工作人员5落实行政复议办公场所95县级财政落实行政复议经费10万元。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8件,正在办理4件,办结14件,维持9件,终止4件,驳回1件。经调解和解结案2,调解和解率14.29%,实现案结事了。维持后起诉1件,一二审判决均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作为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行复议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行政复议机关胜诉率100%

六、加强监督制约,全面推进权力规范运行一是全面提升政府督查效能。深入学习贯彻《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务督查督办工作。加大对年度政府重点工作、民生实事项目、重要会议议定事项及领导交办事项的督查落实力度,定期通报督查事项落实推进情况,切实提高督查成效,推动、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按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58件,办理满意率99.9%。二是不断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围绕全县各项中心工作部署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专项行动对依法行政考评和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通报,督促完成整改。扎实开展行政执法案卷抽查年内对5个执法部门开展自查自评情况进行了抽查,抽取16本行政执法案卷卷宗进行评查,对存在的5个问题通报整改。三是积极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加快构建常态化政务守信践诺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工作部门、公职人员承诺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调任考察过程中实施查询信用记录。认真履行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投标、招商引资等领域中与投资主体签订的各类合同,进一步强化合同履约信用信息应用,实现履约风险信息预警。四是及时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加大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力度,聚焦群众关心的上学、就业、养老、医疗和企业关心的创业、税收、金融、招商等相关政策编制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逐事项逐环节明确公开内容、公开对象、公开方式、公开时限等要素,有效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重点依靠政务服务网、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信息,同时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信息公开与宣传。利用政务服务大厅人流集中优势,开辟线下政务公开阵地,设置政务公开查询点,方便办事群众信息查询。

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相比,还一定差距。一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法治化营商环境还需不断优化;四是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还要持续提升。存在问题将在今后工作中着力改进。

2023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落实法治政府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强化法治建设组织领导。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探索扩大县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范围,督促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提升法治建设工作水平。二是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力度。坚持以贯彻落实《宁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单位,加大法治督察和考核力度,强化结果运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序落实。三是持续改善法治环境。及时清理妨碍经济社会发展、有损营商环境的不合理规定。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促进更多政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四是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作用,促进政府合同法治化、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升决策质效。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件评查观摩,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持续加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矛盾主渠道作用,全面提升行政诉讼主要负责人应诉率。五是有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引导群众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途径依法解决纷争,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建立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大力推进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