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fbgs-2018-11-20-00020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公室 |
生效日期: | 2018-11-2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重大项目 |
宁县生猪产业合作社建设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生猪产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助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产业培育全覆盖、贫困户入社全覆盖”的要求,2018年全县规范52个生猪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409户。9月底,实现规范化运营。2019年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管理和指导,使合作社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贫困户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实现全县整体脱贫。2020年,实现全县所有生猪产业合作社规范运行,高效运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二、工作重点
(一)严格规划建设。严格落实生猪养殖合作社养殖场选址技术规范,生猪养殖场除具备一般的水、电、路条件外,选址要距离村庄和公路主干道1公里以上,距离其他畜禽场、畜产品交易点、生活垃圾场、居民饮用水源在3公里以上。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科学实用”的原则,加快圈舍改造,科学规划建设养殖区、饲料区、生产管理区、观察隔离区等功能区域。建设粪污处理、农用有机肥生产、沼液储运等配套设施,打通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通道,积极推广“猪-沼-果”、“猪-沼-菜”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
(二)健全经营机制。采取“统一生猪品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销售服务”的“五统一”措施,实现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解决养殖疫病防控难、饲养管理不规范、养殖效益不明显的问题。全县所有生猪养殖合作社都要与宁县宏业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实施订单养殖、统一组织销售,保证合作社不受生猪市场影响,能够正常运营。
(三)完善利益联结。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要素,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变股东,以土地、饲草入股变资产,以产业奖补资金、扶持贷款入股变股金;合作社以土地、圈舍、机械、技术、资金入股。一是经营型合作社。采取“生产在社、经营在社”的模式,合作社用贫困户入股的资金购买良种生猪统一饲养管理、用贫困户入股的土地统一种植玉米,实行股份制经营,年终按股分红,有劳力的贫困户还可在合作社打零工增加收入。二是服务型合作社。采取“生产在户、经营在社”的模式,合作社对贫困户进行生猪养殖技术服务、培训指导,贫困户按照合作社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规范化养殖,出栏育肥猪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技术指导。县畜牧兽医局要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延伸村一级的原则,调优配强村级技术防疫人员,建立完善县、乡、村结合的技术推广与服务网络。在每个合作社建立生猪养殖服务点,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建设标准化兽医室,为合作社及全体社员提供饲养技术、防疫、检疫、品种改良等方面的直接服务。完善市场预警和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严防疫病传入。
(二)落实养殖保险。在督促指导合作社落实制度化、程序化综合防控措施的同时,政府将协调保险部门,增加生猪险种,对合作社统养的生猪购买养殖保险,保额1000元/只,费率5%,保费5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贴40%、保费20元,县级财政对贫困户补贴50%、保费25元,合作社或贫困户承担10%、保费5元,从而防御生猪养殖风险,减少因病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损失。
(三)规范科学防疫。严格落实《生猪养殖合作社场消毒制度》、《生猪养殖合作社免疫制度》、《生猪养殖合作社无害化处理制度》、《生猪养殖合作社兽药管理制度》、《生猪养殖合作社饲料及添加剂管理制度》等免疫消毒制度,外引长白、杜洛克、大白等优良品种,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建立良种繁育、育肥猪生产等养殖关键技术保障措施,保障合作社健康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