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宁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府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4-05-1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府文件

中共宁县县委办公室宁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19 浏览次数: 【字体:

宁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工 作 任 务

主 要 目 标

主 要 内 容

责 任 部 门

一、绿色覆盖行动

1

推进美化绿化

大力推进“再造一个子午岭绿化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绿化率50%。

制定绿地系统规划,按要求完成城镇绿化。引导干部、职工、市民和学生主动参与种草种树。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绿化。用绿色镇口、进镇景观大道扮靓乡镇容颜。

各乡镇、林业局

利用农村“四旁四地”(村旁、宅旁、墓区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撂荒地)土地资源植树,推行“见缝插绿”和“见空建景”式绿化。深入开展“百村栽万树”活动。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瓜果、花草和树木,因地培育花卉型、林木型和果树型绿色庭院。

林业局、各乡镇

二、环境净洁行动

2

创建文明城镇

镇(乡)区实现净化、美化、硬化、亮化,建立并有序运行环卫市场运作体系。

实施镇(乡)区"五化"(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开展文明城镇"五序"(镇区镇容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秩序、食品药品安全秩序)综合整治活动;建立健全"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定时保洁清运"长效机制。

各乡镇、住建局环保局及相关部门

3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

完成“三清四改”(清柴堆、清粪堆、清垃圾,改厕、改厨、改水、改圈)整治任务,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农村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常年保持清洁卫生,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

拆除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乱搭乱建畜禽圈舍、违章建筑物等,全面清理“一户多宅”、卫生死角、路边沟渠、露天厕所等,彻底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违章广告牌及乱堆乱放杂物等。

农村部、环保局、国土局、卫生局

三、基础配套行动

4

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建成居民小区100个。

建设和完善“一路”(镇区道路)、“两管”(集中供热管道、排污排洪管道)、“三网”(自来水供水网、垃圾收集转运网、通村路网),以及“一校”(普通初级中学)、“两院”(中心卫生院、综合性互助幸福院)、“三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商业中心)等公益基础设施。

各乡镇及相关项目部门

5

加强村庄基础建设

所有行政村村道实现与县乡主干道通达联网,硬化率达到100%;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9%以上,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农村“低电压”、“卡脖子”及村组三相动力用电得到彻底解决;村部、文化广场、卫生室、农家书屋、农资服务店、通讯、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推进农村公路联网通达工程建设。

交通局

推进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水务局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电力局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广电局、电信局

统筹建设功能齐全的村级活动场所、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场所。

组织部、卫生局、文化局、商务局、体育局

6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建设布局合理,农户集中居住,配套设施齐全。至2020年,完成农房改造2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程6000户。

科学规划新农宅建设布局,并指导完成建设任务。

农村部

新农宅建设用地调整及报批工作。

国土局

加大农房、困难家庭危房改造。

住建局

大力实施“空心村”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新房建设。

发改局

对已建成的新农宅的基础配套和管理维护工作。

各乡镇

四、产业支撑行动

7

培育壮大富民产业

农业结构优化,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显著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在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在16%以上。

在塬面发展苹果和旱地菜,在川区发展设施瓜菜、优质苗木,在全县发展养殖业,在子午岭林缘地带和宜林荒山区发展苗林业和林下种养业,做精核桃、中药材、小杂粮、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优势劳务品牌,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

农牧局、林业局、畜牧局、人社局、旅游局、工业园区、各乡镇

8

科技培训

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乡(镇)有技术总负责、村有技术骨干、组有技术员、户有技术能人”的目标。

创新完善“143”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机制,加大农民工转移就业技能、农业实用技能和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力度。

科技局、人社局及农口各部门

9

加快土地流转

农村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有序流转。

推广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入股等六种土地流转机制,完善流转公司中介、土地入股分红、经营主体直租、二次流转增值等四种流转模式;

农牧局

10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扶持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规范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牧局、工商局、供销社

鼓励并扶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

人社局

五、文明提升行动

11

促进乡风村风文明

规范广大农民群众的文明行为,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市场主体意识、诚信意识。

广泛开展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争创"星级文明户"、"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和"六美"示范户评选等活动,

宣传部

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和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教育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司法局

12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形成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落实“两议一监督”议事制度,整合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经济合作社等农村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其在村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作用。

县纪委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行“十户”联防、联管、联调、联创管理模式,定期开展重点村集中整治,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县委政法委

13

提升公共服务功能

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办好农村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幼儿园等级建设工程”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计划”。

教育局

农村文化活动做到“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参与平民化”。

充分利用学校、广场等阵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建村级文娱队、秧歌队。

文化局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覆盖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开展基层医技人员技能培训。

卫生局

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全覆盖。

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失地农民保障等全面落实。生态公墓区建设全面落实。

民政局、国土局、人社局、合管局

六、保障措施

14

加强组织领导

到2019年底,我县建成可看可学可借鉴的18个示范镇(乡)和150个示范村,完成3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和107个行政村创建任务,力争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

负责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工作。

建设领导小组

15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建设美丽乡村资金保障

建立稳定投入增长机制,设立美丽乡村专项基金,2014年筹措安排1000万元,以后逐年年增加1000万,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奖励补助。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最大限度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积极引导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财政局、发改局、招商局

16

编制建设规划

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可实施。

编制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规划局

修编示范村、创建村、整治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各乡镇、规划局

修编各乡镇(包括乡镇所在地的中心村)城镇建设规划

住建局

17

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制度、体制和机制。

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国土局、农牧局

稳妥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公安局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步伐。

国土局、农牧局、林业局、畜牧局

建立党委牵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

领导小组办公室

探索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落实机制,

财政局、金融办、妇联、中保公司

落实村级保洁“五个一”制度和农户门前卫生“三包”机制。

环保局、各乡镇

18

注重宣传引导

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宣传部、外宣办、广电局

19

建强基层基础

打造服务型农村基层组织,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完善。

建设一支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运转良好、整体素质强的干部队伍;村级班子成员带领群众勤劳致富,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争做致富先锋、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服务农民,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双承诺双评议”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

组织部

20

加强督查考核

督促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办

注:责任部门列内第一个部门为牵头部门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