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自然保护地成效专题访谈
- 主题:
- 庆阳市自然保护地成效专题访谈
- 时间:
- 2021-03-01 16:38:16
- 嘉宾:
- 庆阳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路涛
- 简介:
- 自然保护地是由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三类,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我市目前有自然保护地9处,分别为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甘肃周祖陵国家森林公园、西峰区小崆峒省级风景名胜区、双塔省级森林公园、潜夫山省级森林公园、老爷山省级森林公园、巴家咀省级森林公园、夏家沟省级森林公园。在我市最大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是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欢迎网友踊跃提问,积极参与![提问与点评]
-
主持人:
路局长你好!林草局是政府组成部门之一,承担诸多的管理职责,今天,我们就全市自然保护地做一次访谈,对于自然保护地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什么是自然保护地,庆阳市有多少处自然保护地?
-
庆阳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路涛:
自然保护地是由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三类,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 我市目前有自然保护地9处,分别为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甘肃周祖陵国家森林公园、西峰区小崆峒省级风景名胜区、双塔省级森林公园、潜夫山省级森林公园、老爷山省级森林公园、巴家咀省级森林公园、夏家沟省级森林公园。在我市最大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是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
主持人:
请你介绍一下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
庆阳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路涛:
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2005年2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2106.1公顷(核心区65153.3公顷,缓冲区46859.0公顷,实验区130093.8公顷),森林覆盖率71.91%。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是我市的“天然水库”、“天然氧吧”,主要保护对象为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有木本植物47科、96属、222种,草本植物1000余种。此外,还包括许多种类的苔藓植物和野生真菌。保护区植被为天然次生林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植被类型,森林植被以暖温带阔叶林为主。保护区内动物资源有24目61科156种。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10余种和40余种鸟类,如金钱豹、金雕、黑鹳、鸳鸯、水獭等。
-
主持人:
对于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
庆阳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路涛: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制度,靠实各级管理责任;扎实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 “四定” “八抓”防火措施,取得了连续40年无森林火灾记录。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完成防治面积23.82万亩,成灾率低于5.3‰;认真实施天保、退耕还林、三北、公益林、森林抚育各项工程,推动保护区持续发展;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加强保护区能力建设。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稳定,保护效果稳中向好。主要表现为:一是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先后完成各类工程造林157.5万亩,截至2019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88%,增加了2.18年百分点。二是保护对象动态变化明显,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大炼钢铁、毁林开荒、伐木烧炭等社会性活动,南北林线均不同程度后移,金钱豹等保护动物难觅足迹,一些优质乡土树种北京丁香、茶条槭种群有所减少,近年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林区的乡土树种北京丁香、茶条槭等种群明显增多,金钱豹踪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保护区林区多地。三是水源涵养能力持续增强。据气象部门统计,保护区十年前后降雨量均不同程度增加20—30毫米。四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我们每年都争取资金,加强管护站点、饮水、供电、防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建、扩建、维修等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林区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提升了职工的民生福祉。五是威胁因素明显减少,保护区内多年未发生乱占林地、乱捕乱猎和盗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人类活动数量大大减少,随着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基本农田、村庄的调出,威胁因素将逐步减少。
-
主持人:
2019国家出台《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市怎么贯彻落实的?
-
庆阳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路涛:
按照《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目标任务和大致时间表。具体为2020年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现状调查,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并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到2025年,完成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勘界立标,落实国家制定的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提出全市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监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初步建成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成符合市情实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占全市陆域国土面积9%以上,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按照方案要求,目前,我们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目标任务逐步落实。
-
主持人:
我市自然保护地如何开展整合优化工作的?
-
主持人:
2019年全省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整合优化工作启动后,我们立即安排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组建技术队伍,全力推动落实。先后6次召开会议,衔接沟通、研究方案、推动工作;4次邀请指导组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熟悉政策;为了进一步解决自然保护区历史遗留问题,多次赴省局衔接汇报,掌握政策,争取支持、解决问题;多次深入县区、林管分局开展督查协调,指导动态调整,加快工作进度。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按时完成了全市9个自然保护地调查摸底、勘界立标成果报告及整合优化预案。《庆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顺利通过了省林草局、国家林草局审定,数据现已封库,等待批复。通过整合优化,较好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将人口密集的乡镇、村庄优化出保护区;为重大项目建设预留了通道;将南梁大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范围全部调入一般控制区;将豹子川红色历史遗迹调出核心保护区,为南梁大景区旅游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
-
主持人:
下一步对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有什么打算?
-
主持人:
一是继续按照省上整合优化和勘界立标工作安排部署,进一步修改完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待整合优化预案批复后,全力推进勘界立标工作。二是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保护地管理,优化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主体责任,促进自然保护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区项目准入审查,依法办理准入手续。加强对准入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生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四是按照《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查监测实施方案》,认真做好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彻底搞清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五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巡护检查工作制度,科学制定巡护计划,按照预定的时间、地点、路线进行巡护,做好巡护记录,及时制止和查处巡护中发现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六是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对已整改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日常监管,结合生态环境整治及“绿盾”专项行动持续巩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改不反弹,生态修复治理见成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