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一户一策”把准脉 “倾力”帮扶拔穷根

来源:宁县督查考核办公室 作者:李运辉 发布时间:2018-08-2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督查考核办公室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以“一户一策”为抓手,以“扶志扶智、主攻产业”为核心,切实按照贫困户“四类分类”要求,立足工作实际,聚焦弱项短板,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百倍用心,千倍用力,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拼行动”,全力落实“强扶”“强训”“强推”“强保”措施,真正做到了用心帮扶,赢得了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补足“精神钙”,昔日“懒汉”变先进

过去,一提起王会宁,镇、村干部直摇头,村民笑他“烂泥扶不上墙”。因为他打零工吃不下苦,搞种养殖没技术,加之妻子身患精神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女儿在外打工收入微薄,他感到生活没有指望,也没有奔头,便破罐破摔,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主要靠低保维持生活,曾一度在村上的帮助下尝试发展养羊产业,由于人不勤快、技术跟不上,最后以亏本而告终。

扶贫先扶志,改变“懒汉”贫穷的现状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信心,下更大力气补齐“精神短板”,让贫困户成为主角,在辛勤劳动中收获自尊、收获信心,激发精准脱贫内生动力。年初,县督查考核办公室主任杨立峰和王会宁结成帮扶对子,苦口婆心地讲政策、说情理,一次又一次给他鼓劲打气,坚定脱贫信心;出主意、想办法,一笔一笔帮他算经济账、前景账,拓宽脱贫致富门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会宁心动了。于是帮扶干部趁热打铁,帮他买回了石棉瓦、围栏网、水泥椽,建成了60平方米的鸡舍,购买了260只小鸡,并动员他参加了县畜牧局和镇上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

浪子回头金不换。以前连镇村安排的公益性岗位都不干的王会宁,现在,把养鸡当成了正经营生,每天早上,王会宁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鸡舍,清扫、喂食、灌水,一系列的养鸡活儿干得得心应手。平时,他还在镇内打零工补贴家用。如今,在第家村再谈起王会宁,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

——念活“产业经”,对症施治开“良方”

产业扶贫是拔穷根的治本之策,没有产业带动,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难以持续增收。县督查考核办公室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综合分析村情户情、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以“331+”产业合作社为引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倾心倾力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草畜、苗林、苹果、务工等主导产业,夯实了稳定脱贫的产业根基。

杨志峰一家四口人,本人患脑萎缩后遗症,妻子患腰椎间盘突出,两人长年服药,药费经合作医疗报销后,剩下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之大儿子智力残疾,小儿子的婚事又迫在眉睫,这让夫妻俩心急如焚,压力巨大。一家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小儿子的务工收入,增收渠道单一且不稳定是制约他家脱贫致富的瓶颈短板。帮扶干部刘宗宁通过调研走访掌握这一情况后,同杨志峰夫妇面对面推心置腹,促膝长谈,为他家量身定制了“养猪+养蜂+中药材种植”的产业帮扶措施。面对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等棘手问题,帮扶干部多方协调、积极争取,按照“一户一策”扶持项目菜单,帮助他家及时申请兑现了产业奖补资金9600元,并多次联系农技人员上门指导种养技术......眼前的难题一个个迎刃而解,杨志峰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信心更满了,干劲更大了。目前,杨志峰家的5头能繁母猪、6头生猪、8窝土蜂和2亩柴胡长势良好,保守估计今年可增收2万元左右。如今,他们夫妻俩正在为秋季栽种4.5亩药材、2.5亩桃树忙碌着。

产业扶贫见成效,真帮实扶结真情。帮扶干部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近一次入户结束后,杨志峰夫妇俩摘了一篮自家菜地里的青菜一个劲地往帮扶干部的手里塞,心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架起“连心桥”,别样亲情暖民心

真扶贫、扶真贫离不开真情实干。县督查考核办公室全体帮扶干部从贫困群众最为关切、最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带着感情、倾注真情、满腔热情,以心暖心、以心换心、以心交心,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架起了一座党群、干群“连心桥”。

工作伊始,帮扶干部雷智慧遇到一个大难题。他的帮扶户梁官宝家庭人口多,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方米,住房不达标是该户脱贫的“硬伤”。动员建房成为当务之急。可是梁官宝坚决不建,因为儿子不支持。面对困难,帮扶干部没有退缩、没有抱怨,他坚信只要真心帮扶、真情付出,就一定能够打开梁官宝的心结。随后,帮扶干部一次又一次地做梁官宝儿子梁涛涛的思想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反复沟通衔接后,事情有了转机,梁涛涛终于支持父亲建房了。现在,走进梁官宝家,映入眼帘的已是一片忙碌建房的景象。

“县督查考核办帮扶干部给我们村贫困户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为陈忠学免费提供苜蓿籽,帮王小勇母亲报销住院医药费,接送豆岁郎、郭培汉到镇卫生院体检,帮第世锋创办麻辣烫店,帮梁兴锋子女申报大学生助学贷款......他们就像群众的亲人一样,一步步帮助他们摘掉穷帽子”,第家村党支部书记豆智佳掰着手指、如数家珍,乐呵呵地介绍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以来,县督查考核办公室全体干部坚持每月入户帮扶2次以上,在帮扶的60户贫困户中累计开展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宣传140多人次,组织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87人次,申请产业奖补资金13.8万元,动员“331+”入股23.7万元,帮办实事160多件,“一户一策”成效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