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宁县:完善医疗保障 托起民生幸福

来源: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龙 发布时间:2022-09-27 17:28:03 浏览次数: 【字体:

医疗保障是关乎民生,紧系民心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县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持续深化改革、完善管理、改进服务,推动全县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让百姓病有所医,是民生所盼、时代所需。十年来,宁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筹资标准由2012年的300元提高到2022年的960元,基金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参保人数从48.25万人上升到52.46万人,报销金额从12313.97万元上升到30593.15万元,同时,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让医疗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aaf5ad4b9373413eb06c5e3654cdd023.jpg

十年来,全县医保报销范围越来越广。今年57岁的王某宁长期在宁县第二人民医院化疗,花销十分巨大。2020年底,随着药品目录谈判准入政策的实施,王某宁使用的一种药剂,价格从1万多元降低到2000多元,并且还纳入了医保,这让她省下不少钱。

王某宁说:“我从元月份陆续住院,一直到现在花了10万多,报了8万多,然后我在外面买那个谈判药品,本身那个药一支就一万多,现在谈判下来是2000多,然后还有70%的报销,这个政策对我来说,是大有帮助,像没有这个政策的话,我家庭确实负担不起。”

高秉龙是宁县春荣镇人,这几年,他一直辗转在西安等地看病,仅2022年,就花费医药费30余万,以前住院时,他需要垫付大笔医疗费用,报销到账时间较长,自从跨省异地就医结算、一站式即时报销政策落地后,不仅大幅减轻了他的家庭负担,也让他治愈疾病的信心更足了。

39d844f8cad446959e83441b1663d875.jpg

"这个一站式报销你在医院最多交一半钱,再就不用交了,出院的时候长退短补,这就省了大事了。"高秉龙说,“你像我去年做手术那次,下来花了16万多,当时一直催地让交钱,你想时间长了,就没有办法了。”

一站式即时报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了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腿,有效提升了参保群众在省外看病就医的便捷度,减轻了就医垫资压力。而像椎间盘突出、支气管哮喘等52种慢特病,近年来也实现了门诊即时结报。

汪小英儿媳曹汝萍告诉记者:“我婆婆今年一共大概花了5万多块钱,报了4万多,自己就是花了1万左右,报销比例好着呢。”

十年来,宁县对特困供养对象、孤儿、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政策,仅2019年以来,医疗救助、资助困难参保群众12.56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1.07亿元。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病有所医”的目标基本实现,老百姓面对疾病风险的后顾之忧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

837ca7eeacff400ebb46babc5ce832fa.jpg

患者朱某运说:“医保报销的好着呢,花费七八千块钱,我出了1000多块钱,确实报的好,要不是医保的话我就没有办法看病了,这常年的透析,一礼拜需要两次,现在医护人员服务也好。”

此外,2021年以来,随着DRG疾病诊断分类付费试点工作在宁县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和盛医院)正式上线运行,使医务人员回归了看病本职,诊疗行为不断规范,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行为一去不返,切实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宁县第二人民医院医保中心主任肖阳说:“根据国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求,我院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进入实际付费阶段,这一政策的执行,让医务人员回归了看病的初心,目前,DRG工作在我院运行顺利。”

dae380c1d25b4299b478f486287a97c4.jpg

十年来,宁县医保改革蹄疾步稳,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制度渐趋完善,一张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医疗保障网络稳稳地兜住了群众的健康,让基层群众看病有了“医”靠,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医保力量。

宁县医疗保障局局长王天俊说:“目前,全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52.46万人,参保率达98%,参保覆盖面稳步提升。截至今年8月底,资助低收入人口13.57万人1764万元,切实减轻了参保费用负担。低收入人口实现了参保全覆盖,资助全落实,待遇全享受,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以后低收入人口报销率达到了87.77%。县域内27家医院均实现了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结算,257家村所网络全部与医保系统连通,实现了村所就医即时结报,并且确定了66家定点零售药店,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