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民族团结花开幸福来——宁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纪实

来源: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建强 发布时间:2023-05-11 15:57:14 浏览次数: 【字体:

初夏,漫步宁县城乡,田间地头人头攒动、工厂车间机器轰鸣、文化广场笑声正酣……这一切,不仅生动地记录着全县各族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点点滴滴,也让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在宁县大地处处绽放。

近年来,宁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大民族工作理念,着力在坚持党建领航、厘清工作思路、强化宣传教育、培优示范典型、融合推进落实、提升治理成效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民族更团结、社会更和谐、经济更高效的宁县创建之路。

创新载体 构建联创共建大格局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辖14镇4乡、257个行政村、13个社区,在这2653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壮、苗、土家等30个民族5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699人,少数民族聚居村1个,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交错居住、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


面对县情,宁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创新提出了“123456+同心圆”工作思路,即以“县城”为圆心,抓点连线、以线串面、全域推进,画大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通过“依托”“挖掘”“嫁接”“整合”,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宁县提出的创建工作思路,如何又为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提供强大的合力。为此,宁县充分发挥党建领航作用,通过建立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常态化学习机制,采取“大宣讲+微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族理论政策培训班、外出考察和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信息化平台,不断提高创建各级干部创建工作理论水平。同时,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组织领导,调整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宁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把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财政预算和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压实县级领导督导责任和创建单位主体责任,构建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创建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宁县还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和群众基础,推动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齐抓共创的体制机制,部门联动抓创建,持之以恒抓创建,深度融合抓创建,形成了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

如今,在联创共建体系的强力保障下,宁县各族群众同心共育,正朝着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大步迈进。

凝聚共识  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走进宁县县城各个广场,随处可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宁县 ”等民族团结标语。

每当夜幕降临,各族群众在文化广场伴着欢快激昂的歌声,跳起广场舞,尽情享受舞蹈带来的欢乐,歌声、笑声萦绕在夜晚的天空,一片欢乐祥和。

在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过程中,宁县坚持大民族工作理念,突出建设宣传实体、开展创建活动、编织宣传载体三项重点,通过在县城建设铸牢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启用王孝锡烈士纪念馆民族团结教育阵地,打造印象义渠·莲花池民族团结进步景区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主题公园、广场,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与此同时,宁县还紧密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先后组织举办了民族政策下基层大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征文演讲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书画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歌手大奖赛等主题教育等活动,有效引导各族群众主动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来。

此外,宁县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广播、电视、双微一抖”等媒介,跟踪报道全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工作动态和典型事例,发挥“八进”的实效,在机关、企业、学校、乡镇、社区等主阵地,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目前,宁县共在全县设置各类民族团结宣传牌320个、景观小品85处、灯箱广告3000多个;创建民族团结省级示范单位3个,市级示范区2个、示范单位6个;荣获省级表彰的模范集体4个、模范个人1人,市级表彰的模范集体9个、模范个人10人。

治理有效  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九岘乡左家川村是宁县唯一的民族村,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县以来,宁县全面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扶持发展少数民族各项优惠政策,整合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为民族村实施了村部维修、村组道路建设、农宅风貌改造、五保家园维修、文化活动中心亮化等“安居”工程,金银花栽植、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养牛产业培育、实用技术培训等“乐业”工程,为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力量。


如今,借助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县的“东风”,左家川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等得到了极大改善,处处呈现出一片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宁县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依托、嫁接、挖掘、整合”各类资源和项目,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有机融合,通过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万企兴万村”宁县行动,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大力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产业,苹果、草畜、食用菌、中药材、白瓜子等优势产业,其中县农业农村局扶持群众栽植金银花500亩,种植玉米3600亩,县畜牧站投资60万元扶持群众发展养牛产业,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不断优化民族事务治理服务体系,宁县还以网格化为基础,依托257个行政村、1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会议、社区民族事务自我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等功能,多层次开展了“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联谊交流、互帮互助活动。

宁县还以大调解为依托,通过畅通少数民族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合法诉求,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宣讲延伸到村、社区,实现纠纷化解和法律宣传同步进行,确保社会大局长期稳定、持续稳定、全面稳定。(图片均由宁县委统战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