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天 趁热打“贴”正当时
(全媒体记者 李雪燕)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7月15日正式入伏,随着三伏天的来临,宁县中医医院的“冬病夏治”正式拉开序幕,前来“冬病夏治”的市民络绎不绝。
一大早,在宁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就排满了前来贴“三伏贴”的患者,经过医生细心诊断后,在患者相应穴位进行敷贴治疗。
"我咳嗽,是哮喘,每年到冬天就加重了,去年三伏天我贴了以后,感觉效果很好,冬天也没有犯,今年我又来贴,感觉这两天症状缓解了,效果很好。"患者石玲花面带喜色地说。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的阳气随之上升,是人体伏阳理气,激发正气的最佳时机,在三伏天将特制的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进行治疗,发挥药物的温阳作用,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冬病夏治”,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一个外治方法,是利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像冬天的好发疾病,比如说像由于受凉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哮喘,还有一些骨关(节)性疾病,都是一种冬病,这些冬病在夏季处于一种缓解期或稳定期,”宁县中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王斌义介绍说,“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利用中医春夏养阳的特点,将体内的寒邪祛除,用温阳祛寒疏通经络的方法,在人体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治疗这种疾病。”
今年三伏天时间是7月15日至8月23日,在贴敷期间,医生建议不要下水游泳,尽量减少活动和汗液流出,不过度吹电风扇,空调度数不可太低,防止受凉。
宁县中医院老年医学科主管护师杜丽娟说:“三伏贴我们是每伏贴敷一次,每次成人可持续贴敷4-6小时。敏感者贴敷时间可酌情缩减,每次间隔7-10天,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贴敷时局部有温热微痒感,或者有灼热感或疼痛感时,可立即取下药液。贴敷处如出现小水泡,一般无需处理,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请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如水泡较多时或有少量渗出,局部可用碘伏棉签消毒贴敷处皮肤,再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用消毒棉签吸干水泡中的渗出液,保持干燥,必要时来医院处理。”
在采访中,医生还提醒,“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合,敷贴前应让中医医生辨明体质和疾病性质,不要盲目跟风。
“三伏贴的适应证(是)风湿性的骨关节疾病,还有咱们慢性呼吸疾病,哮喘、慢阻肺这些,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的。孕妇和三岁以下儿童咱们不主张贴,(还有)糖尿病、皮肤过敏,还有高血压,严重心脏疾病、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也不主张贴。”宁县中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王斌义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