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戚秀丽:支教“夫妻档” 千里之外育“桃李”
(全媒体记者 豆睿 杨富荣) 在早胜第二小学,有一对来自天津的“夫妻档”支教教师,他们跨越山海,从大都市天津来到西北小县城,用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在宁县这片土地上,耐心培育桃李,他们就是刘军、戚秀丽夫妇。
在早胜第二小学宿舍,记者见到了年近半百的刘军、戚秀丽夫妇,宿舍面积不大,硬件设施也有些简陋,但收拾得干净整洁。支教教师戚秀丽笑着告诉记者,“这里条件已经很不错的了,比他们想象的要好很多,饮食上可能需要适应的时间长点,但是在学校的帮助下,很快就适应了。”
初到甘肃,刘军、戚秀丽夫妇有很多不适应,主要是气候和饮食。宁县当地人爱吃馒头和面条,而天津人爱吃米饭,学校安排每周中午特意做一次米饭。他们出去买饭的时候,孩子们也会主动跑来跟他们打招呼,平时家里的好吃的第一时间想着带去学校给老师……还有很多让他们暖心的事情,渐渐地,他们和学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早胜第二小学支教教师刘军说:“拿你当朋友,特别好,在这儿感受是非常深刻的,孩子和老师都特别好,有时下课后或者是上课前,孩子们抱着胳膊撒娇,特别好玩,感觉特别亲切。”
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戚秀丽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以游戏为主带入教材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既学会了教学内容,也学会了遵守纪律和规矩,从一年级开始便为他们打好体育课基础。高年级的教学以改变行为习惯为主,包括改规程、动作、技术。戚秀丽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都很喜欢上体育课,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体育课还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中,刘军、戚秀丽发现孩子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孩子学习非常努力,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指导,进步较为缓慢,他们便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辅导。对于基础较弱的孩子,他们耐心地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他们理解为止。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孩子,则鼓励他们拓展思维,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早胜第二小学六一班学生杨子涵说:“ 刘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我们都十分喜欢刘老师,体育课上,他像大朋友一样跟我谈心,带我们完成各种体育运动,我们喜欢他,更喜欢上他的体育课。”
“两位支教老师的教学态度严谨,敬业爱生、教学有方,改变了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早胜第二小学教师王芳如是说。
除了传授知识,他们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价值观。通过讲述励志故事等形式,让他们懂得感恩、勤奋、诚实等品质的重要性。他们说“希望这些孩子们不仅能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更能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除了日常教学外,刘军、戚秀丽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社团活动等,与老师们交流研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分享教育实践经验。
早胜第二小学校长郑任鸿说:“天津的老师在我们这儿支教已经有四年了,四个批次一共来了九位同志,从他们身上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精神,一种是雷厉风行良好的工作作风,二是他们对教学的深研细究。能够适应我们甘肃的教学状态,我们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在教师团队的发展当中,天津老师的精神传承是功不可没的。”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支教路上,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一群人的力量却是强大的,刘军、戚秀丽夫妇和众多支教老师一样,面临着诸多不便和困难,但心里想的永远是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
早胜第二小学支教教师刘军说:“ 这个支教在我们今后的教师生涯中是一个亮点,既让我们到这边来支援教育比较贫乏的地区,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提高,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把自己所知所学更多地传递给这边的老师和学生。”
早胜第二小学支教教师 戚秀丽 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跟我原先的同事说支教真的是一个人生很好的体验。”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