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城关小学用科技之光点亮梦想 特色社团助力学子启航
(全媒体记者 徐艳荣)城关小学这所拥有120年历史的老校,近年来以"科技赋能成长"为办学特色,精心打造了机器人编程、3D建模、航模等多个科技类社团。这些社团就像一扇扇通向未来的窗口,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科技的温度。通过社团活动,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更在探索中点燃了创新思维的火花。科技之光正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为他们插上追逐梦想的翅膀。
每周二的社团活动时间,校园化身为探索的乐园。乐高机器人社团里,孩子们正专注地调试作品;人工智能(AI编程社团)教室内,代码跃动出智慧旋律;STEAM与3D建模社团则成为跨学科创新的孵化器。这些特色平台不仅激发兴趣,更系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
在被称为“微型科技博物馆”的乐高机器人社团里,指导教师姚长锋建立了系统的“阶梯式”培养模式。城关小学教师姚长锋告诉记者,“社团开设课程围绕海、陆、空、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开展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白名单赛事,在海模国、省、市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
与此同时,编程与信息素养教育也结出丰硕成果。近三年来,学校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87项,其中国际级3项、国家级12项,成为宁县科技教育的亮丽名片。
“不能让科技教育停在学校围墙里”是城关小学始终坚持的理念。2024年10月,全县首个“腾讯未来教室”在这里落地,通过网络连线让乡村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学校还牵头成立宁县航空运动协会,开展“大篷车进校园”一系列活动,形成“一点辐射、全域受益”的良好格局。
六年级一班学生窦宇昂分享了他的收获:“最初加入社团时,我对机器人的认知还停留在拼装玩具的层面,是姚老师耐心地教我们拆解机械原理,带着我们调试编程代码里的每一个参数,让我明白一块小小的积木、一行简单的指令,背后都藏着严谨的逻辑与科学的奥秘。”2024年5月,他和队友在庆阳市科创实践活动中获得特等奖,“比赛中,我们的机器人突然出现程序卡顿,我和队友没有慌乱,按照在社团里的应急方案快速排查,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那一刻,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从科技体育运动会到国际赛事舞台,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宁县城关小学用系统化的科技教育实践,证明了“科技梦想从不受地域限制”。这所百年老校正如一座灯塔,用科技之光为每个孩子的梦想护航,让创新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