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刘村:合作社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以来,宁县焦村镇宫刘村大力建办合作社,动员贫困户通过土地、资金、劳务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并带动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目前,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已实现整村脱贫。
宫刘村村民谭仲奇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腿脚残疾,每年家庭收入仅靠自家出产的粮食,家庭负担比较重。2015年,村里成立了锦绣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起了养牛产业,他将自家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种饲草。他也来到了合作社务工,每年仅工资一项,就可以收入8000元左右。他还将政府补助的20000元产业奖补资金全部入股合作社,每年可以保底分红2000元。
“从合作社打零工到现在,年终收入1万多元,算起来我已经脱贫了,照这样下去,两年后我就会更好了,对减轻我的家庭贫穷起了很大的作用。”谭仲奇高兴地说。
锦绣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肉牛养殖和玉米种植为主,经过4年时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牛存栏量已达到35头,并流转贫困户土地300亩,带动10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此外,宫刘村还积极推动发展设施蔬菜、肉羊养殖、林下经济、中蜂养殖等产业,并成立相应的产业合作社,拓宽群众致富门路。宁县景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中蜂养殖产业,今年仅蜂蜜销售收入达20多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30多户群众也参与到了中蜂养殖,户均养殖10箱左右,其中 15户贫困户通过中蜂养殖也顺利脱贫。
6年来,宫刘村通过致富能人创办和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动员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和劳务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并引导群众发展致富产业,至目前,全村有24户群众发展养蜂产业,14户群众发展肉牛产业, 24户群众发展肉羊产业,有5户群众发展林下肉鸡养殖产业。 贫困发生率也由2013年建档立卡时的25.5%下降至现在的3%以下,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多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