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龙:昔日“务工汉” 返乡务瓜菜
灌水保温、放风降温、灌溉浇水、剪除杂草、补施肥料……这几天,天气放晴,每天王双龙一有空就在自己的合作社打理20棚瓜菜苗。
“去年我经营的10棚甜瓜收入了8万元,今年我又购买了10个钢架大棚,种植了2棚辣椒、1棚黄瓜、17棚甜瓜,早西瓜6亩,预计能收入10多万元。”王双龙说。
今年28岁的宁县寨子河村村民王双龙,5年前一直和妻子郑会霞在河北务工,期间回到家乡后,他看到村上建起了好多钢架大棚,村上还提倡村民利用钢架大棚发展瓜菜产业。于是,王双龙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决定返乡尝试发展瓜菜产业。
以前虽然从未接触过瓜菜种植,也对瓜菜产业种植技术“一窍不通”,但是经过在外务工期间不断的磨练,让年轻的王双龙不但有了更广阔的眼界,也练就了更为韧劲的吃苦精神。
之后,王双龙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赴周围瓜菜种植大户学习技术、参加县乡的技术培训、上网学习瓜菜技术……王双龙一门心思的潜心学习瓜菜种植技术。与此同时,他还和妻子成立了宁县会霞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走规模化、技术化的路子。
2016年,王双龙在村上承包了10座钢架大棚,全部种植了甜瓜,在他和妻子不懈的努力下,当年经营的10座大棚甜瓜就收入了5万多元。
“平均每棚能收入5000元,这个收入还不错,比在外务工收入还要高。”王双龙说。
收获了瓜菜产业上的“第一桶金”,也让王双龙有了更大信心,之后,在瓜菜管理技术上,他还通过和县瓜菜中心结成技术帮扶,不断总结经验,如今他已从昔日的“务工汉”变成当地瓜菜种植示范户。
每年秋季瓜菜收获的季节,王双龙除了将甜瓜、蔬菜销售到县乡的水果蔬菜市场外,妻子还在自家门前摆摊设点,在“家门口”依靠瓜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瓜菜的市场需求量还是非常大,村上现在一半以上的群众都发展种植起了瓜菜产业,后面我还想扩大自己的种植规模,让群众加入合作社,为他们提供技术和销售等服务,使瓜菜产业能成为群众稳步奔小康的助推器。”谈到将来的打算,王双龙信心满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