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庄村:树信心强产业 走稳生态小康路
暑去秋来,天朗气爽。走进素有宁县“天然氧吧”之称的金村乡兰庄村,只见群山环绕、林木葱茏、流水潺潺、片片良田里庄稼拔节生长,掩映在花木丛中的农家小院素洁雅致,处处尽显脱贫攻坚以来村庄发生的可喜变化和乡村振兴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但是在脱贫攻坚开始以前,兰庄村却是另一番模样,这里的大多数村民住在窑洞里,与外界联通的只有一条石子川道路和一条上山土路,出行极为不便,村民只能依靠种植玉米、紫苏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活。
“我去年养牛收入一万块钱,种庄稼,打个零工也能收入一半万元,总收入就是个三万来块钱。”兰双勤高兴的说。兰双勤曾经是兰庄村的贫困户,家里有3个孩子,仅靠他一人挣钱养家,家庭负担极为沉重。精准扶贫以来,在帮扶干部的大力帮扶下,他们一家搬离了位于半山腰的土窑洞,住进了村里扶贫搬迁后新修的居民点,还养起了肉牛。
从以前的仅能维持生活,到今年兰双勤养牛已经超过6头。此外,村里还聘请他作为护林员,来守护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家庭收入超过了3万多元,日子好了,他也树立起了生活信心,主动放弃了低保领取。今后,靠着发展产业和勤劳致富,他家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
在兰庄村、除了发展肉牛、肉羊等产业,村上还成立了以花卉、苗林、蜜蜂为主的种养殖合作社,鼓励村民前来合作社打工、学习种养殖技术,逐步积累经验、增加收入,扩大自家的户下产业。彭玉宝就是通过在合作社打工,增加了家庭收入。“我来合作社锄苗除草,一年收入三四千块钱。”彭玉宝说,“学到苗木培育技术后,在家里也培育了二亩松树。”
金村乡兰庄村党支部书记朱红德告诉记者,“兰庄村在脱贫攻坚当中,村集体通过经办土蜂合作社和苗林合作社带动户下80多户发展种养殖产业,带动村民务工2000多人次,发放工资18万多元。”
如今,在兰庄村,水电路通了、居住条件好了,兰庄村还新修了养老院和村部广场,全村累计实施易地搬迁44户118人,以前的103户贫困户中,有50余户养殖肉牛、肉羊和中华蜂,10余户培育起了苗木,近30户通过劳务输转和本地就近务工实现了就业,贫困发生率也从2013年的39.43%降至2019年底的1.54%。全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在小康路上会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