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庄村:拥抱青山绿水 实现产业强村
宁县金村乡兰庄村地处子午岭腹地,村上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实现了生态文明与脱贫攻坚双赢。
兰庄村位于宁县东部,一条延绵的平道河穿村而过,孕育了266户910人的小村落。这里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宜游宜居,是农、林、牧业发展的最佳适生区,苗林培育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全村植被覆盖率高达82%,耕地面积2877亩,辅助种植粮饲兼用性玉米、紫苏等油料作物。
兰庄村长期以来种植冬小麦为主,户均小麦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因为受海拔影响,每年小麦复苏季节容易出现霜冻天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业生产过程中,川地路难走,机械使用率低,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力。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兰庄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注册成立了宁县金村子午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培育油松、侧柏容器苗。合作社结合“331+”产业扶贫模式,流转土地100亩,栽植红叶石楠、玉兰、玫瑰等名贵树种。“2018年合作社培育油松小苗25亩,每亩有20多万株,目前已经陆续出圃,每株可以买到0.7元。村集体也在合作社进行了入股,每年可以领到分红资金将近4万多元”兰庄村党支部书记朱红德高兴的说。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闲暇时间到合作社去务工。今年63岁孟转旺是村上的贫困户,合作社建起来后,他便将家中的川地定植了10亩油松,20亩刺槐容器苗。“在管护好自家苗木的基础上,每天还可以到合作社来务工,每个月可以多挣2000多块钱”贫困户孟转旺边给容器苗拔草边说。
同时,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兰庄村立足苗林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中蜂殖业,成立了宁县金村乡百花蜜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殖,村上的贫困户刘振峰去年搬迁到危房改造后的新居,便利用废旧庄基养殖中华蜂50箱。“与合作社签订了保底收购合同,按照每斤糖50元进行收购,2019年产糖300斤,政府还给了3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全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脱贫户刘振峰信心满满的说。
为了守护青山绿水,兰庄村建立了河长制,有乡党委书记兼任总河长,村党支部书记任河长的制度,加大了河流沿线管控力度。村上利用公益性岗位,选派了6名护林员,定期巡山护林,上门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全面提高了村民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意识。
2013年,兰庄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户37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9.43%,成为了全县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近两年,在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扶持下,村上硬化了9.7公里的通村水泥路,打通了村组之间的交流通道。在产业培育中落实奖补资金63.25万元
2019年底,兰庄村下剩贫困户3户1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4%。先后落实危房改造52户,房屋提质改造28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387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现如今全村有养殖大户10户,西蒙塔尔、早胜牛存栏量380头,中华蜂503箱,发展苗林产业1000多亩。兰庄村产业急剧兴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实现了贫困村向小康村的华丽蜕变。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