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来平:昔日贫困户“变身”致富带头人
上午八时许,走进宁县农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看到刘来平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粉饲料、喂鸡、铲粪、整理订单……很难想象,如此淳朴勤劳的他,曾经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通过养鸡从贫困户“变身”成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
今年51岁的刘来平是宁县湘乐镇莲池村人,家里有5口人,3个孩子正在上学。过去他家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收入来源单一,生活举步维艰,2013年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候家里基本没有收入,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刘来平说。
虽然被评为了贫困户,但是刘来平没有等、靠、要,更没有坐享其成。2015年,他在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开始摸索养鸡,由于缺乏资金,他还贷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养殖之余,刘来平还经常参加镇村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在网上学习肉鸡养殖技术,为自己“充电”。“2015年我开始养鸡,规模比较小,每季度上1000只鸡苗,当年4000只鸡我就收入了3万元左右。”刘来平回忆道。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刘来平扩建了养鸡厂,新建了肉鸡养殖塑料大棚,养殖规模扩大到了2万余只,年均纯收入也超过了15万元。
2018年刘来平注册成立了宁县农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了附近的贫困户入股,还为他们提供了务工机会。“鸡养的多的时候合作社用工都在5人以上,工资最低为2000元,这样他们年收入都超过了2.4万元。”刘来平说。
蔺海林是刘来平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她的丈夫在银川务工时,在建筑工地不慎摔断了腿,考虑到她家的困难,刘来平优先吸纳蔺海林到自己的养鸡场务工,每年能赚2万多元,这样一干便是5年。“2016年我家里情况非常困难,他就让来养鸡场工作,我每天工作就是给鸡添料、添水,打扫卫生,我每月工资2000多元。”蔺海林说
今年3月份,合作社出售了4000只肉鸡,收入12万元,9月份刘来平又投入了2000只鸡苗。“今后,我还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来带动更多的人发展肉鸡养殖产业,让更多的人通过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的道路。”刘来平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