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村乡崔庄村:玉米秸秆“化茧成蝶” 打包机成为村集体经济新动力
(通讯员 赵鹏涛)在金村乡,秋收后的玉米秸秆,曾是令村民们烦恼不已的“农业垃圾”。不过,如今随着崔庄村引入先进的玉米秸秆打包机,这些昔日的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踏入崔庄村的田间,两台现代化的秸秆打包机发出阵阵轰鸣。只见原本零乱散落的玉米秸秆,在机器的快速运作下,转眼间就被压缩、捆扎成一个个规整的长方体草捆,勾勒出一幅乡村产业振兴的鲜活画面。
“可别小瞧了这些秸秆,现在它们可是村里的宝贝。”崔庄村党支部书记崔文涛言语间满是自豪,“以前,秸秆处理方式落后,农民大多一烧了之,这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了资源。自从村里购置了秸秆打包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农户可以把打包好的秸秆储存起来,作为优质饲料用于自家牲畜养殖;同时,合作社收购农户的秸秆打包后对外销售,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近年来,崔庄村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途径,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村里成立了惠众农资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两台秸秆打包机,并组建了专业的秸秆打包服务队。借助本地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优势,他们的业务范围不仅覆盖本乡,还拓展到周边乡镇,真正将秸秆“变废为宝”,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鲜活的“造血干细胞”。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成功打包玉米秸秆 50 余吨,实现收入 3 万多元。随着打包机业务的持续开展,2024年,崔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5 万元,为乡村振兴描绘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