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党建引领聚合力 集体经济结硕果 ——太昌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纪实

来源:宁县融媒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30 09:35:39 浏览次数: 【字体:

(全媒体记者 张虎奎 郑倩红 陈龙)金秋时节的太昌镇,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连绵的果园中,红艳的苹果压弯枝头;玉米田间,收割机轰鸣不息;特色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收作物……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这一切,源于太昌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三县”建设任务,积极践行“六条路子”发展思路的扎实行动。2025年,太昌镇党委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党建为笔,以产业为墨,共同谱写了强村富民的振兴新篇章。

筑牢堡垒  绘就产业发展“路线图”

太昌镇党委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通过深入调研,创新实施“1+3+7”发展模式:以“发展专班+联合社”为核心凝聚合力;聚焦苹果、粮食、金银花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发展引擎;依托“七个统筹”服务原则,夯实发展根基。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各村党支部积极行动,全镇9个村都有自己的集体经济果园。

太昌镇综合执法队副队长王广介绍说:“我们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将壮大集体经济、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促进合作社作用最大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截至目前,全镇村集体已建成标准化苹果园8处共334亩、山楂园50亩、桃园30亩,发展玉米种植360亩,栽植金银花420亩。加上入股分红及设备租赁等收入,村均年收入已超过26万元。”

党员示范  激活产业发展“动力源”

曾经的小盘河村,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村中缺乏产业支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现象严重,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为村“两委”亟待破解的难题。

“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村党支部书记王晓刚在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上坚定地表示。经过多方考察与专家论证,村里决定依托本地日照充足、土壤条件适宜的优势,集中发展高标准桃园。党员们带头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主动承担最艰苦的管护任务。从土地流转、桃树栽种到日常管护,每个环节都有党员冲锋在前。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并带动了广大群众,让党旗在产业发展一线高高飘扬。

“起初心里确实没底,但看到镇里、村里的党员们没日没夜地扑在桃园里,我们才渐渐踏实下来。他们学技术最快,重活累活抢着干,是真心实意为大伙儿谋福利!”村民王天海感慨地说道。

创新模式  凝聚集体经济“向心力”

太昌镇在实践中探索出“产权清晰、利益共享”的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创新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格局。村集体主动整合土地、基础设施与项目资金作为入股资本,确保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主导地位;村民可灵活以资金、土地承包权或劳动力折算入股,有效激活主体意识,从“被动旁观”转向“主动合伙”,切实享有产业发展的参与权与收益权。


申明村的实践便是典型例证。该村采用“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发展矮化密植苹果园56亩。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设立专项账户、严格专款专用,确保果园规范运营。太昌镇申明村党支部书记贺鹏介绍:“我们村集体经济果园,栽植了矮化密植‘烟富10号’苹果56.8亩,今年套袋约60万袋,预计收入可达50万元。果园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本村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就近就业。合作社每年发放人工费约16万至17万元,带动务工人次约100人。”

在党建引领下,太昌镇集体经济结出累累硕果。各村在收益分配中坚持公平原则,将收入科学划分为再生产投入、债务化解和公益事业三部分,确保全体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各村利用果园收益,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修建公共设施、开展扶危济困,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如今,在太昌镇的广袤田野上,党建的旗帜引领着产业发展方向,集体经济的丰硕成果正不断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