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中药材产业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近年来,宁县积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推动,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规范提升现有社、发展联合社、创建示范社等措施,不断提高带贫能力,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气温回暖,万物复苏。这几天,在甘肃谷和春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院内,100多名工人正将晾晒好的黄芪进行分拣、扎把、包装。合作社理事长白治仓介绍,他们合作社一共流转1655亩土地,种有黄芪、柴胡、金银花等药材,最近对黄芪进行剪头、切片加工,销往河北和天津的药厂。合作社不仅流转当地群众土地,吸纳65户贫困户以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参与分红,同时还为周边剩余劳动力提供务工机会。仅去年,合作社就为贫困群众分红18万多元,劳务费用支出46万多元。
在现场,记者了解到每天合作社用工就在120人左右。王宁科是春荣镇路户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右腿残疾,家中没有劳动力,他便将自家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亩500元,一年流转费收入4000多元。他告诉记者,自己长年在合作社干一些除草、打药、栽药这样力所能及活,一天是80块钱,一月挣2000多元,一年就能挣2万多元,挣钱顾家两不误。
近年来,宁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点后续产业,累计建成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合作社200多家,2019年实现产值达1.7亿多元,目前,柴胡、黄芪、金银花、牛蒡子、紫苏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 今年,全县中药材产业在稳面积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计划完成种植各类中药材6.5万亩以上,打造千亩以上示范点6个,百亩以上示范点12个,通过吸纳贫困户务工、土地入股等方式,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县农技中心主任朱永康介绍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