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宁县要闻>详细内容

强基固本筑堡垒
​ —宁县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来源: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建强 发布时间:2020-07-01 14:58:30 浏览次数: 【字体:


“借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这两年,我们村新建了标准村部、文化广场、互助老人幸福院、村卫生室,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居民点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谈到村上这几年的变化,宁县焦村镇半个城村71岁的老党员张清秀颇有感触。

张清秀的这一番话,不仅道出了群众党员对宁县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切感受,还映射出了宁县基层党建工作的务实和高效。

今年以来,宁县以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总抓手,紧盯分类晋级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重点任务落实,对标对表补短板、持续不懈抓落实、稳扎稳打促提升,使农村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选优队伍   配优配强支部力量

“以前村里开个会、搞个活动,主动去参与的群众党员不多,大家普遍积极性不高。”苟家村党支部书记苟彦龙说,“经过我们对村党支部班子和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集中整顿和完善后,现如今,村上的事情,群众都去争着做,大家的积极性高了许多。”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针对原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且经常变动,2018年底,苟家村对原有村两委会班子成员进行了全面调整充实,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年龄在35岁以下,大学学历,且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念。同时,县委政法委党支部还为村上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加油助力”,先后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并在村部广场制作党建知识宣传长廊,悬挂党建知识宣传墙画22幅,不断加大党建、扶贫、法律等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今年以来,宁县通过打破行业、地域、身份等界限,吸纳各类优秀人才1155名,建立了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库,不断选优配齐村级干部队伍。全县257个行政村和13个社区阵地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并统一安装悬挂了“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识牌。在对去年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开展“回头看”的基础上,今年摸排确定16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对其进行联系包抓,加强警示教育,严格监督管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分类晋级  整顿提升不实问题

过去,在宁县广大农村,一些基层党组织不重视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在开展“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其他党组织活动时,曾有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等现象存在,不仅没有起到原本应有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党员的普遍反感。

针对这一现象,宁县着力在提质增效和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严实的标准,避免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等不良的工作倾向。

宁县坚持把分类晋级作为巩固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成果的重要举措,县委组织部通过建立全员分责包抓机制,按照党支部申报、党员群众评议、机关党委初评、党(工)委评定的程序,对照星级评定标准,结合对标自查问题、督查反馈问题、述职点评问题、群众意见反响等,注重“严、实、准”,对所辖党支部逐一进行星级评定,并经党员群众会议评议,县委组织部进行了抽查复核。

在此基础上,各党支部紧盯问题短板,确定争创目标,一个问题一套对策,制定整顿提升方案,对属阵地、人员、设备等硬件不到位的,由各党(工)委和县委组织部负责协调落实,属业务工作落实有差距、资料台账不规范等软件不到位的,由各党(工)委指导基层党组织对照星级指标要求,实打实进行整改提升,确保短期内整改到位,实现“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目标。

产业为要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走进新宁镇黄山村村集体经济示范园,一排排矮化苹果树错落有致,红叶李、雪松、海棠等各类苗木绿树葱郁,花香阵阵,葱茏的绿树与清新的空气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

群众脱贫致富,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进一步解决村上无钱办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黄山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村级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同时,该村还借力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将黄山林场作为资源入股宁县陇森源农民种植合作社,互助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使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7万元。

 “过去村上没有产业,大部分群众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生,收入来源单一,现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扶贫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黄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民说。

近年来,宁县探索出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通过入股“331+”扶贫企业和自主发展,不断建强基层组织、创新发展思路、加强示范带动,全县257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6万元以上,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