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 群众脱贫致富有奔头
近年来,宁县将产业扶贫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贫困群众变身产业工人的路子,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让他们真正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两促进。
走进位于新宁镇黄山村的兴发食品加工“扶贫车间”,只见10余名工人正娴熟地将加工好的杏脯,打包、封袋、装箱。
“我是2017年移民搬迁来的,经过村上介绍来到这上班,我是长期工,一月工资2100元,一年有2万多块钱收入。”正在打包的昔宁会满脸喜悦的说,她是新宁镇黄山村的易地搬迁贫困户,丈夫身患疾病不能干重活,家里孩子需要照顾,村里扶贫车间的建立,解决了她们一家的燃眉之急。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黄山村依托甘肃兴发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兴发食品加工扶贫车间,车间主要生产曹杏脯、鲜桃脯、金丝蜜枣、桃干、果干、杏干等蜜饯产品。“每年从5月份生产曹杏脯、曹杏干开始到9月底金丝蜜枣生产结束,车间一年劳务支出大概在35.8万元。”扶贫车间负责人杨熙宏说,“车间吸纳40几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其中常年务工人员12名,季节性熟练工每人每月工资在1800-2000元之间,长期工每人每月工资在2100-240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车间建在家门口,挣钱就在村里头的脱贫致富梦想。”
甘肃省鑫露伞业有限公司是和盛镇惠家村2018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以生产加工纤维拉簧雨伞、双骨直杆伞、灯光伞、广告伞、高级定制伞等制品为主营业务的扶贫车间,扶贫车间的建立,不仅为贫困户王艳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而且也使得她学得了一门技术,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王艳说:“自己现在每个月收入可以达到2500—2600元之间,像家门口这样的工厂,自己不仅能照顾小孩,还可以赚钱,确实觉得挺好的。”
目前,甘肃省鑫露伞业有限公司产品销售畅通,年产量50万到60万支之间,一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吸纳当地群众2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达130多人,不仅使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能,也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近年来,宁县按照因企制宜、因村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全面整合、多点发力,大力扶持建办“扶贫车间”和“扶贫田间”,帮助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宁县已建成扶贫车间21个,共吸纳2534名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03人,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