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忧居”变“优居” 易地搬迁助脱贫
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以来,宁县按照“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致富同步、发展与生态共赢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王自忠是宁县和盛镇庙花村的贫困户,以前一家人挤在村西沟边的窑洞里,房屋年久失修,再加上门前的小路只有不到1米宽,吃水、吃粮都靠人担牲口拉,居住条件特别差。提起以前的住处,王自忠苦不堪言,“住的是3间箍窑,2间土木结构房,干啥都不方便,下雨路烂的出进不好走,有个啥农副产品也卖不出去。”
2017年,庙花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村部附近选址建设搬迁安置点一处,王自忠家也如愿住进了新房子。“2018年,我搬进新房,花了7500元,现在干啥都方便,出门水泥路,学校也在跟前。”王自忠说,为了能让自己一家住的安心,有致富产业,村上还为他家申请投放了2头免费的扶贫牛,帮助他家发展养牛产业。如今,王自忠家牛已经发展到6头,养牛一年能有2万收入。农闲时候,妻子安顿家里和喂牛,王自忠有空还会在附近打打零工,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惠灵巧是宁县良平镇段村的贫困户,以前家里住着年久失修的窑洞,住房极不安全,家里的经济收入仅靠几亩薄田和儿子外出打工维持。“ 自己以前在沟边住的窑不安全,18年村上动员我搬过来住。党的政策就是好,住在这里水、电、路齐全,对我这贫困户也非常照顾。自从我搬过来之后,娃出去打工,我闲了打零工,一年收入还可以。”惠灵巧告诉记者,村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村干部便动员她们母子搬离了原来的窑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平房里,住房安全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在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宁县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思路,鼓励搬迁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入股产业资金合作社,大力培育中药材、黄花菜、高原夏菜等特色种植业,发展特色养殖等产业,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经济收入,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资9.84亿元,建设安置点176个,建成住宅9507套76万平方米,累计为9507户4.2万群众实施了搬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