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宁县要闻>详细内容

“心灯工程”助力乡村治理 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龙 发布时间:2020-08-19 15:55:06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宁县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实施“心灯工程”,牵住了基层安全治理的“牛鼻子”,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推动有乡村治理和平安农村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指明了方向。

太昌乡苟家村是宁县首个实施平安农村建设技防项目——“心灯工程”的村子,曾经,这个村子是全县60个重点贫困村。如今,再走进这个村子: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井然有序。而这,都得益于“心灯工程”在乡村治理里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苟家村村民朱丽丽,和丈夫都在附近一家企业上班,他们上班后,家里只剩下两个老人和孩子,父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要得知家里的情况,很不方便。

“心灯工程”覆盖全村后,她和老公只需要通过手机上的APP,就可以随时观看到家里的情况,对老人和孩子的活动轨迹也了如指掌,这让他们放心了不少,上班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心灯工程”是宁县探索实施平安农村建设的一项技防项目,作为宁县创新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大举措,现在,这项工程不只维护着农村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苟家村村民苟孝杰这几年一直在非洲打工,平时,他只能通过电话和家人联系,但是心灯工程实施后,他可以实时看到家里的情况,还可以打开语音和家人孩子交流,这让他在异国他乡的打工生涯不再寂寞和孤单。

苟家村村民仇云娟还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和丈夫不在家时,家里老人发生了意外,丈夫通过“心灯工程”的监控看到后,第一时间就请附近几个邻居帮忙,把老人送入了医院。”心灯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农户、家人、亲邻及110、119、120的高效联动,全面提升了联户联防水平。外出创业的子女还可以通过家庭摄像机关注亲属在家情况、子女在校情况,有效弥补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此外,“心灯工程”的实施,还有效维护着全村的治安和安全,早在2017年8月,宁县委政法委就在苟家村安装公共摄像机21个、家庭摄像机80个。如今,全村居民几乎全部安装了监控设备,全村的公共区域也全部安装了监控设施,做到了公共区域无死角。

村上还创新性地成立了以驻村民警、驻村干部、村干部和党员为主的治安联防队伍,定期在村庄内进行巡防。成立了法治宣传队伍,在节假日和农闲季节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确保广大群众知法懂法,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化解了群众矛盾,震慑了犯罪分子。

在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行动中,村干部通过“心灯工程”,可以及时发现是哪一户哪一个人滥倒乱扔垃圾,及时进行制止,批评教育。通过几年的运行,群众陋习得以矫正,爱护环境、保持清洁的习惯日益养成,村里再也没有人破坏公共区域内的设施了,也没有人滥倒乱扔垃圾了,全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保护环境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村风民风得到进一步净化。

目前,宁县已完成118个行政村视频存储监控平台和826个村级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点的建设任务,县内3.2万多户群众安装了家庭摄像机。“心灯工程”的实施,为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提供了遵循,探索了经验,达到了“让亲邻守护者同心、让外出创业者安心、让居村持家者舒心、让违法犯罪者惊心”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使全县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