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4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 信息托管成亮点
农谚讲“夏至五月半,麦子都是面”, 夏粮是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一季,小麦机收是夺取夏粮丰收的临门一脚、收官之战。目前,宁县40万亩小麦已进入成熟收获期,为了保障夏收顺利进行,县农机部门组织机械和人力投入,为机手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机具维修、后勤保障等农机综合服务,大力推广机收减损技术,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6月23号,在宁县新庄镇牛吴村村民杨新颖家金灿灿的麦田里,几台大型收割机穿梭,正在进行机械抢收作业。杨新颖告诉记者,“去年自己流转了100多亩地全部种植小麦,经过县上农机部门培训,小麦机收、机播,实现了农业托管,使小麦成本费用都降低了,今年这个麦子都长势比较好,比往年能多打100多斤,(每亩)多收入100-200块钱这样子。”
宁县是甘肃省小麦生产的重要基地,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农谚讲:“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小麦适收期也就3-5天,如果收获不及时,会造成产量损失,为努力实现夏粮由“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宁县农机部门积极应用“农机直通车•全国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及手机APP,做好“三夏”生产作业信息引导,帮助机手找活干、帮助农民找机用。同时,大力推广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及“滴滴农机”等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我们现在实行的托管项目,耕、种、播、收“一条龙”服务,为农民减轻负担,我们给农民每亩收玉米补45元,收小麦补20元,国家的政策也很好。”甘肃省庆阳市宁县雄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雄飞说,
今年,为了全力推进跨区机收会战,大力推广机收减损技术,全县已组织大型联合收割机2000多台,拖拉机、脱粒机、播种机等配套农机具3.2万台,成立了跨区作业指挥中心,设置了26个接待服务站和27家维修服务网点,加油站、交通收费站跨区机收“绿色通道”全部开通,全面提供各项优质服务。
全国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专家组成员、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张恩贵说,“虎口夺粮,今年全省将有40多万台机械投入到“三夏”农机化生产抢收抢种,其中联合收割机达到1.9万台,全省农机化管理部门将全力以赴高质量地组织好“三夏”农机化生产,多措并举做好粮食减损,确保小麦机械化收获高质量地完成,做到小麦机收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