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宁县要闻>详细内容

【牢记总书记嘱托 砥砺奋进新宁县】宁县:夯实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

来源: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杜甲 发布时间:2021-08-26 16:10:15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县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发展理念,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85a31f5b34df4d2dbe9c043d9678363c.jpg

前几年,宁县长庆桥镇因为缺少污水处理设施,街区居民生活污水大都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泾河之内,破坏了泾河流域长庆桥段的水生态环境,这让生活在街区和河道周边的居民生活受到了影响。

 “在建污水站以前,长庆桥街区居民的污水大部分排到泾河河道里,村民把污水倒在路边,大马路、河边的味道很难闻。”长庆桥镇贺家川村村民仇智秉说。

为彻底改变长庆桥镇街区内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农村污水乱倒、乱排的现状,2018年,宁县启动实施长庆桥镇控源截污工程,建成了日处理能力500方的地面式污水处理站一座。同时,宁县还在该污水处理站排水口下游建成占地15亩的末端人工湿地,对处理后的中水进行再净化处理。

558bea6ebdfc49ebacc3c9308bb3c703.jpg

“长庆桥镇控源截污工程总投资1716.33万元,配套实施雨污分流管网4680米,为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我们在污水处理站的下游建成占地15亩的人工湿地一处,栽植芦苇7万多株,目前,经过我们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长庆桥镇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长庆桥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吴海峰介绍说。

“自污水站建成以后,机关单位和居民生活污水都进行了排污处理,新修了管道,到现在来看,变化很大,河里水也清了,天也蓝了,确实是一件大好事。”提起生活环境的变化,仇智秉脸上满是笑容。

为进一步做好境内主要河流水质监测工作,担好黄河流域上游责任,庆阳市生态环境局宁县分局在马莲河入境和县内河流汇入处设立市、县级监测断面12处,加强重点流域日常巡查力度,对马莲河及其支流各类污染源进行排查,并建立了污染源管控清单,全面掌握河流水质状况。

“我们通过定期监测、比对分析、问题查找等手段,进行对症施策、科学治理,随时掌握河流水质状况,对重点河流和乡镇出境断面、人工湿地、乡镇污水处理站开展监督性监测,确保马莲河周家村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并持续改善。”庆阳市生态环境局宁县分局副局长吴越说。

坚持综合整治久久为功,现如今,宁县境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界内马莲河周家村国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达到水质控制断面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其中2020年1、2月份水质达到Ⅱ类、4、9月份水质达到了Ⅲ类标准,出现了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的月份,较2018和2019年同期水质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显著。县城及各乡镇饮用水各年度水质状况良好,呈平稳趋势,水质达标率为100%。

庆阳市生态环境局宁县分局副局长吴越说:“期间,我们整治完成了县域工业、城镇、农业农村等8个重点领域涉水污染源环境问题487个。并累计投资2.25亿元用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全县17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成投运,日处理乡镇生活污水3500多方,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5c65e7cce0ad4f97930df6476e547b5f.jpg

不仅如此,宁县在建成污水处理站的同时还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强化末端净化,把建设生态湿地实现水体自然净化,作为马莲河稳定达标的重要措施,全面推进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建设。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碧水保卫战”实现了新的突破。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视察甘肃时‘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努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前端排查管控、中端强化处理、末端生态净化的思路’,建成县城及1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末端建人工湿地628亩,栽植、补植芦苇1380万株、竹柳9350棵。同时,春荣镇污水处理站尾水处理项目和和盛镇马莲河流域修复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实施后将稳定改善马莲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庆阳市生态环境局宁县分局副局长吴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