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 砥砺奋进新宁县】宁县:全力推动产业升级 奋力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调研时强调,“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3年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宁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培育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激发农民持续增收的强劲动能,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宁县始终把苹果作为产业振兴的首位产业,大力发展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生产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三高五化”的“宁县模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形成了优质种苗、高端基地、储藏分拣、电商销售、外向加工融合发展的现代苹果产业体系。
眼下,正是宁县早熟苹果成熟上市的季节,在宁县焦村海升苹果种植基地内,今年的苹果长势喜人,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果农们正在抓紧时间采摘嘎啦、米奇拉等早熟苹果。
“海升在焦村镇果园面积有5000多亩,早熟品种的话大概在600多亩,采收完预计能采收2000多吨,从8月23号开始采收,已经采摘了四五天了,预计10天内完成全部采收,采收完的苹果先拉往冷库,然后包装,包装好发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宁县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大田主管王超介绍道。
瞄准高端市场,建设高标准果园,让宁县苹果实现了高效益。与传统的苹果栽植方式相比,“海升模式”亩均增产2吨左右,早挂果3-5年,而且可以省水60%、省肥70%、省劳力80%,展现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宁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范红年说:“全县海升模式果园达到25万亩左右,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到55万亩,配套在建果品加工厂、储藏库还有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同时打造人类第四个苹果品牌,围绕建设苹果“四个一”工程,把宁县苹果推向全国。”
目前,宁县全县发展苹果55万亩,其中矮化密植16万亩,2020年产量突破50万吨、产值达25亿元,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727元。
除了苹果产业,宁县还将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的有力抓手,加大奖励扶持,动员有种植意愿的农户组建蔬菜种植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进行蔬菜基地建设,真正把群众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使全县蔬菜产业的规模、质量不断得到壮大和提升。
在宁县会霞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刚刚成熟的西红柿和辣椒。两年前,合作社负责人王双龙告别大城市,回乡发展起了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如今,他已经建起了40座设施大棚,种植蔬菜的效益也越来越好。
“西红柿现在每天的产量能达到1000多斤,辣椒每天就是采摘七八百斤,现在一天下来就收入2000多块钱,今年估计净利润能有十几万块钱。”宁县会霞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双龙说。
通过发展设施大棚蔬菜产业,王双龙所在的南义乡寨子河村亩均效益产出高出粮食作物两倍多,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瓜菜生产大村,村里8成左右的农户依靠大棚蔬菜实现了致富增收。
“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宁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苹果、草畜、苗林、瓜菜四大主导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并接续打造出中药材、中华蜂、羊肚菌等一大批特色产业,于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唯一的苹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苗林结合培育109.42万亩,发展规模养殖户1.89万户;全县年均种植瓜菜25万亩以上,年均种植中药材6万亩以上,养殖中华蜂1.1万箱。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8元,比全市、全省同比增长分别高出0.1个、0.3个百分点。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