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资源共享推进“粮改饲”企业农户齐获利
近年来,宁县持续推进“粮改饲”工作,探索解决“青贮玉米”收割销售难题,有效节省群众生产成本,解放劳动时间,实现企业获利发展,种粮群众挣钱省时省力。
时下正是农民抢收青贮玉米的黄金季节,宁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在宁县新庄镇东剡村青贮玉米收割现场,三台大型机械正在快速收割着成片成片的玉米。这些机械是甘肃仁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自河南、安徽两地的大型自动化青贮玉米收割机。目前,河南、安徽等地的青贮玉米收割已经基本结束,而陇东地区的青贮玉米正好进入收割期,宁县和河南、安徽三地合作社通过资源共享与互补,让农业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
“这边有资源,我们有机械。价格是按吨走的,五十块钱一吨,每天能收四五百吨。”安徽省诚虎种养殖合作社青贮玉米收割机驾驶员杨文满说。
宁县通过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拓青贮玉米销售市场,联络牧业、饲草加工企业,给青贮玉米找好“下家”,保证收得回、卖得出。
“东剡村经过考察,然后与宁夏华澳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玉米进行收割,预计将收购一万亩,三万吨左右的玉米。”新庄镇干部孙杰仁说。
解决了收割和销售的问题,种粮群众成了直接的获益者,以往的玉米收割、脱粒、晾晒、储存费时费力,想要把粮食变现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今所有工序全部省去,收完就能拿到钱。新庄镇西头赵村村民杨宝恩家的四亩地,不到10分钟就被收割完毕。
“去年我种了四亩玉米,收的时候收了两天,收下来在场里还要翻要晒,干了又装在囤里,到后季腊月才能褪,这还要晒,结果一亩地下来收入一千三百块钱。今年村上叫来机械收割的,一亩地下来是一千二百块钱,我四亩地就是四千多块钱,这样下来,跟往年的收入情况差不多,省了人力。”新庄镇西头赵村村民杨宝恩说。
这些天,尝到甜头的农户,纷纷加入青贮玉米订单种植,这不仅让农民挣钱有了保障,也让合作社的产能扩大有了信心。
“目前我们带动了一千多户农民销售青贮玉米,通过这一次的合作以后,我们将进行大面积的订单种植,对全村的耕地种植结构进行统一调整,种植青贮玉米,让农民增收。”新庄镇干部孙杰仁说。
据了解,宁县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23.23万亩,预计“粮改饲”青贮玉米17.6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75.8%,仅此一项将为全县玉米种植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收入1.936亿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