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字背后的温度——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苹果接力”
(全媒体记者 曹康)“轻点摘,别伤了果皮,这可是老乡们一整年的盼头!”10月13日清晨,早胜镇遇村村的苹果园里,露珠还挂在枝头,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郭新会一边踮脚采摘红富士,一边提醒身旁的同事。他脚上的雨鞋深陷泥泞,裤腿早已被露水打湿,可手中的动作却丝毫未停。在他身后,百余名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穿梭在果树间,提篮、装筐、转运,现场忙碌而有序。
这一刻,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9月中旬以来,宁县持续阴雨,正值苹果、玉米、辣椒等秋收作物集中成熟期,农田积水、果实霉变风险陡增。许多农户望着满树果实却无法采收,心急如焚。“再不下手,果子就要烂在树上了。”早胜镇果农李大爷望着自家五亩果园,连声叹气。
就在此时,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抢抓10月13日至15日短暂晴好天气的“黄金窗口期”,启动“助农抢收暖民心·机关干部在行动”活动,组织全县1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打响一场与天气赛跑的“抢收战役”。
10月13日下午,县委书记段登云、县政协主席石博学等县级领导率先垂范,深入早胜镇清华村矮化密植苹果基地,与干部群众一同采摘苹果。现场,大家脖子上挂着收纳袋,手里提着采摘篮,边干边交流采收技巧。
在焦村镇,镇党委迅速整合12个结对帮扶单位力量,组建“党员突击队”,科学编组、分区作业。针对道路泥泞、机械难行的问题,干部们主动抢修水毁便道,铺垫石子,确保运输车辆顺利进地。
“我家老人腿脚不便,孩子在外打工,正愁没人手,干部们就来了。两天时间,五亩果园全收完了,连包装都帮我们做好了。太感谢了!”焦村镇果农王亚妮感激地说。
为确保抢收科学高效,宁县专门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下沉一线开展“手把手”指导,讲解防霉、防损、防冻要点。在湘乐镇辣椒基地,干部们俯身采摘,小心翼翼将红椒放入周转箱,避免挤压损伤。“每一颗辣椒都关系着农户的收入,我们多收一筐,群众就少一分损失。”驻村工作队员王旭说。
更暖心的是,抢收不止于“收”。宁县同步启动“以销促收”行动,依托电商服务中心开展“助农直播”,将新鲜采摘的苹果、辣椒推向全国市场。同时,鼓励单位集中采购、干部认购、企业对接,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这场抢收行动,不仅抢回了粮食与果实,更抢出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抢近了党群干群的距离。从机关办公室到泥泞田间,从政策制定者到一线劳动者,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脚下有泥,心中有民”的初心使命。
当一个个红润的苹果被小心装入周转箱,当一袋袋玉米在阳光下摊开晾晒,宁县的田野上,收获的不仅是果实,更是民心与希望。这场以“抢”字开头的行动,最终以“暖”字收尾——那是党群同心、干群合力的温度,是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底色。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