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引子
宁县地区的气候,也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着的。地质勘探资料和古生物化石表明,在沧桑巨变的各个地质年代,这一带自然环境和气候状况是殊不相同的,与现在更有天壤之别。更早的时候,这里曾是海洋的一部分,其气候略可想象。以后海洋渐退,出现陆地,而地势尚低,气候温暖而且湿润。直到大约250万年以前的时候,这里仍然地势很低,气候仍然温和湿润,动植物丰博,地面上生活着剑齿象、剑齿虎、三趾马、犀牛等多种动物。此后,随着第四系地层的开始形成,这一代逐渐变成黄上高原的一部分,气候才变得干燥多风而且寒冷起来。
这种在地质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变化着的自然气候,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时期,是难以觉察到的。因此,关于这一地区的气候变迁,在古代文献中未见任何记载。就连民国以前的气候状况,也只有粗略的概括,而无精确的记录。1957年,宁县始设气象站于早胜镇北郊,开始气象观测预报,时设站长1人,技术员和事务人员3人。设施设备只有百叶箱和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燕发、冻土等观测仪器。1959年,正宁、合水两县入并以后,改为宁县中心气象站。1962年改名气候站,次年夏改名气象站。1980年,成立宁县气象局,为县政府一个部门,以气象站为属。实系一个单位,两个牌子。1984年又撤局存站,业务、人事均垂直于甘肃省气象局。现编制6人,增添了气压、温度、湿度、雨量自计仪,电接风向、风速计和气象预报专用无线电传真设备。气象站建立以后,即开始逐步记录、积累气象资料,并先后开展了天气预报、气象旬(月)报、绘图报以及农业气象观测服务等气象服务工作。此外,70年代中期,曾配合军事部门进行军事气候调查观测工作。现在,宁县地区气象观测有了科学的记录资料,但由于某些项目更动和整个综合分析研究只进行到1980年或更早一些年份,且其资料要价太高,购买不起,故而仅以现有资料为记,分志于后。
(选自《宁县志·地理志·气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