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地理——原面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原地面积56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3% ,原区黄土层厚达百米以上,土壤肥沃,利于农业,但土质松散,不易保水。马莲河及其支流,切原面为和盛、早胜、九岘、盘客、南义、瓦斜、金村等大小原头,高出河谷200米上下,海拔1,200米左右。原块大都依河水流向呈东北——西南向的菱角形状,原面亦向川流倾斜。愈接近河川,原面愈低,残原沟壑,犬牙交错。过去,这些地区一遇暴雨洪水四溢,沟头延伸有的日达数丈,原面塌陷甚者毁庄没舍。建国以后,人民群众平整原面,绿化沟坡,千方百计保持水土,减少了水土流失。

董志原南部——和盛原:

董志原位于宁县城西10公里以远,处径水以北,蒲河和马莲河之间。其北部属庆阳县,三不同以南属于宁县。这段原面习以原区大镇和盛为名,古名大昌原。原面平阔,南北长可达40公里,东西宽5至20公里,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3万多亩,主要是黑垆土壤和黄绵土壤,为宁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边”之誉。原区从南到北,依次有新华、新庄、太昌、和盛、焦村、坳马6个乡镇,325个自然村,12万多人口。

土地肥沃的早胜原:

早胜原,古名定平原,旧称枣社原,后以原上古镇早胜为名。原区位于宁县城南5公里以远,是县内最大的原块。其东以米桥岘子与山河原相连,东南为无日天沟,北为九龙川,西为马莲河,泾水触南麓而过,原面呈三角形。东西角长30余公里,南北角长20公里,总面积227.3平方公里,原面平坦而宽阔,黑垆土分布较好,是宁县主要产粮区。原区由东向西转而往南,依次有米桥、平子、良平、早胜、中村,政平6个乡镇,295个自然村,入口13.45万。

长藤串瓜——九岘原:

九岘原,通称春荣原,位于宁县城东5公里以远。因许多原头以“九岘”相连,而又以春荣镇所在之原块为最大,故有两称。其北为平道川,湘乐川,南为左家川、九龙川,东接子午岭,西临城北河,东南长达60公里,南北最宽处5公里,总面积37.3平方公里,是宁县重要产粮区之一。由于两边川谷横出,相向伸展,形成许多土桥腰岘,狭长的原面被切割成康家原、桃树庄、九岘、北庄、鲁甲子、连壑子、巴原、万原、石鼓、春荣等一连串似接不接,亦断不断的原块,宛如长藤串瓜。原上从东到西依次有九岘、石鼓、春荣3个乡,234个自然村,人口4.68万以上。

气候温凉的盘客原:

盘客原,在县城东北30公里以远,以原上较大集镇盘客为名,其中段、下段,又分别习称观音原和宇村原,均以村庄为名。观音原北部原嘴又叫肖嘴原(现划归合水县),其北古城川。南为襄乐川,东接子午岭,西临城北河,东西长60余公里,南北最宽处5公里,总面积45.7平方公里,是宁县另一重要产粮区。但因其地高气凉,且多雨雹,农业生产时受局限。原区由东而西,依次有盘客、观音两乡和襄乐镇的一部分,共310个村庄,4.2万多口人。

地面欹侧的南义原:

南义原即南义井原,以镇为名,位于县城以北5公里以远,界城北、马莲两河之间。北接西华池原,南以螺锥形伸临两河汇流之处,南北长18公里,中部宽3公里,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6万亩。原区只南义乡84个村庄,1.6万多人。原面受两河影响,北高南低。原面欹侧,水土流失,每遇早灾,这里首当其冲。

锥形原头——瓦斜原:

瓦斜原,以村为名,位于县城西北7公里以远,系董志原伸向东南的小原头,东北为马莲川,西南为珊瑚川,东南临两川汇流,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锥形原面,南北长10公里,中部宽2公里,总面积22平方公里。原区只有瓦斜一乡,共63个村庄,1.06万多人。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颇似南义原,干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

最小的原块——金村原:

金村原,以村为名,位于县城以东40公里以远,处盘客、九岘两原之间,南为平道川,北为襄乐川,东连子午岭,西近襄乐镇。原面西展约20公里而宽不过2公里,是县内最小而又完整的原块。原上只金村乡和襄乐镇的一部分,有53个庄头,6700多人。这里植被较好,又受子午岭湿润气候的影响,多得降雨,农林牧业都有发展条件。

(选自《宁县志·地理志·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