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地理——水系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县境有9 条河流,均系黄河水系径河支流,径、蒲之外,又皆为马莲河支流。九龙川、襄乐川、平道川全程在县境以内,其余均为过境河流。后者,仅以流经县内情况为记。

泾河:为县境最大河流,源自宁夏泾原县,经泾川县地,于江村南入宁县境,至政平堡南麓出境,绕西南边境28 公里,为宁县与泾川、长武二县之界河。川道土质肥沃,村舍连毗,颇有灌溉之利。川台地1.31万亩,亩产量居全县第一位。

马莲河:为宁县第二大河。本马岭河之谬传,古称泥水,来有二源:一为悦乐河,源自华池县北;一为环江,源自环县北部,流经合水县地,于路家川北入宁县境,纵贯县域59 公里,至政平堡西麓注入径水,全流域地区广阔,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枯水期可涉水而过,洪水期混浪腾跃,声如雷霆,淹桥漫渡,阻绝交通,且水质不好,多害而少利。川台地6.1万亩,亦有勉强灌溉者。

浦河:在县域西部边界,源于环县南部,经庆阳、泾川县境,于高家山南入宁县境。北段为宁县与泾川县界,南至江村汇入泾水,流程22公里,落差较大,利于发电,目前建有三处小型水力发电站。沿川仅有3600亩川台地,村落较少。

城北河:古名洛水,后叫宁江,上段又叫寨子河,在宁县城北,源自古城、襄乐两川。古城川流经合水县地,于魁星楼入宁县境,贯县域中部20公里,于县城西郊汇入马莲河。川台地6540亩,古产“苇、荻、花、药”,现主产小麦杂粮,大枣质地尤佳。

襄乐河:古名大延川,在县城东北30 公里一带。《嘉庆重修——统志》载:“大延水有二源,一出横岭之白羊溪,谓之白羊水,西北流至罗山务;一出武亭寨,西南流至罗山务,合流至襄乐城,与小延川合,至寨子口”,流程64公里,水可养鱼和灌概。襄乐镇以下川道开阔平坦,土质肥润,川地2 万余亩。

平道川:古名小延川、奢延川,上游现称岳木川,在县城东北50 公里一带。源于芦邑庄附近,出襄乐、金村两原之间,西流襄乐镇南汇入襄乐川、流程38公里,川狭水小。中游老爷岭附近山崩水聚。放鱼皆长。

九龙河:古称九陵水,以“川中有九堆似陵”而名(《 太平寰宇记》)。后随狄梁公斩九龙的传说演为九龙河,位于宁县城南。其源发自龙池一带,由东向西横穿县域东部,至县城西南汇入马莲河,流程56 公里。其水可饮、可渔、可灌。沿川村邻社毗近百华里,川台有地1.4万余亩。川口以南山、东山屏成门户,内宽而外窄。著名桃乡菩萨庙,即在川口以内开阔地带。这里水丰土沃,阳光充足,庄舍错落,川台成畦。阳春二月,杨柳吐青,麦苗泛翠,随之桃、杏、果、梨等绽蕾怒放,漫若云霞,可以说是宁县佳景之一。

砚瓦川:古称珊瑚川,位子县城西北7 公里马莲河西,源于西峰镇东南沟壑,从马套入宁县境,至昔家川南汇入马莲河,流程约8公里。川口东侧即画石山所在。

无日天沟:上游又叫疙拉沟,在县城东南25公里一带边界,源于正宁县山河镇西,以东北——西南向流至政平堡南,汇入径水。流程47公里。

此外,较大之沟谷还有:

烂泥沟:在县城西南15公里一带,为焦村、和盛地区分界,源自长官村东,至渭一口入马莲河,长约20公里。70年代中期,焦村地区的农民群众彻底治理其上游坡谷,使千山秃梁换新貌,沟坡梁峁如碧螺,堪称宁县新景之一。

老虎沟:在县城西南24公里一带,为新庄、和盛地区分界,源于太昌镇东,东流15公里,至魏家川入马莲河。50年代末,当地群众修筑拦水大坝,其时碧波回荡,澄澈沟谷,白鹤、水鸭等远来栖息,惜未能巩固以利用。

柳叶沟:在县城北30公里一带。源于罗山湾,中段为宁县、合水县界,西南流至川口村,汇入城北河,长约40余公里。

古峪沟:在县城南16公里一带,源于早胜镇南,西流约5公里入马莲河。溪水源头筑坝蓄水,提灌原头已有多年。

水磨沟:在县城西2公里马莲河西,源于王家庄北,溪水东流约15华里,至河西坡入马莲河,相传旧时曾安装水磨,其实原传沟有“水猫”,本此为名。

县境以内长度1公里以上的沟谷3422条,有的清溪汩流,池泽凝碧,草树掩映,一片生机。有的财溪涧不润,草枯树稀,甚至赤坡流土,虫鸟不栖,难以尽记。

泉池多为河溪源头,较著称者有:

龙池:位于宁县城东75公里子午岭西麓,毗连正宁县界,为九龙河源。本为葫芦形揪池,上下各约5亩,早已枯竭为荒滩。

暖泉:在县城以东15公里九龙河北岸,系泛水汇聚,土石为沿,不溢不枯,经冬不凝。

平泉:在县城西南30公里平泉村北,相传泉初在平原,故为村名。后渐冲陷,降移沟坡,并分为两泉,距百余步,而出水均粗于碗口,其水清甘,严冬不冰。

香水泉:在县城以北15公里的城北河东岸,其水清澈见底,沏茶尤佳。

热水泉:在庙坪南麓城北、马莲两河之角,1971年长庆油田钻井队钻探而成,为“庆七井”。其水喷突,粗于小瓮,起沟旋池,喧声不息,经冬不冰,且水气云蒸。但水质矿化度高,严重污染两河水质,1984年封闭。

旧志所载金沙泉、鹅毛泉、夹石泉、珊瑚泉、石沟泉等,均以环境变迁而不复存在。

(选自《宁县志·地理志·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