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具
解放以前主要使用以牲畜为动力的步犁和手摇耧进行耕作,辅之以镢头、锄头等;运输主要靠老牛车拉运和人担肩挑。用石磨、石碾加工米面。
1956年前后,推广使用新式步犁代替了旧式犁,1958年前后推广双轮双铧犁、马拉收割机。此后,国家在早胜建立县拖拉机产,推广机耕,并先后投资千余万元扶植发展农业机械事业。使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耕作和运输也渐趋于机械化。
耕作机械:1958年国家调拨了两台乌苏斯拖拉机,在全县推广机耕。1963年引进13台“尤特兹—45”拖拉机和一批“东方红—54”拖拉机,除深翻犁外,还配有轻型圆盘耙、重型缺口耙、16行悬挂播种机和U型镇压器等,开始机播、机耙和机械镇压作业。1965年总作业量为67.8万标准亩。1970年以后,社队开始自筹资金购买大中型拖拉机, 1981年后农民私人购买了大批手扶拖拉机,至1985年,共有各种大中型拖拉机395台、2.075万马力,手扶拖拉机2377台、2.8858万马力,配有机引农具647部。全县机耕面积达47.855万亩,机播面积达31.3157万亩。小麦机收面积3.774亩,机械打碾脱粒(主要是拖拉机碾场)量约占总收获量的60%。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965年县内始有磨面机4台,1970年后,社队普遍安装米面加工和饲草粉碎机。到1985年,全县共有磨面机1169台,碾米机346台,榨油机125台,弹花机38台,铡草机79台。饲料粉碎机804台,主要农副产品加工基本上机械化。
农业运输机械:6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人力车,到1985年全县已有6.2万多辆,基本上农户家家备有,为常用运输工具。全县有农用载重汽车35 辆。农耕期间手扶拖拉机还担负大量的运输任务。现农机运输量约占农业总运输量的20%。
(选自《宁县志·经济志·农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