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畜牧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1 09:29:49 浏览次数: 【字体:

古文化遗址表明,宁县地区的家畜饲养业,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但在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畜牧业不见于任何记载。至唐代,畜牧产品五色覆鞍毡成为重要的土贡方物,则可知畜牧业具有相当的水平。然而从这个时候就清楚显示了这个地区的畜牧业是从属于农业的。这里较早地形成了主要以农作物副产品作饲料进行饲的典型的农区畜牧业,愈到近代愈可见这一特点。由于大家畜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畜肥是主要的肥源,役用、积肥便成为本县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目的。长期以来,民间比较重视畜禽饲养。光绪三十二年出产的羊8300只,牛900余头,驴800余条,羊毛5500斤。民国时期,中等以上的农户一般都大牲畜和羊只。1949年全县养畜禽24.7万个羊单位。

解放以后,建立健全畜牧专业机构,开展疫病防治和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畜饲养又有新的发展。其中养猪增长尤为显著。到70年代生猪、鸡蛋成为农户较为可靠的经济来源之一。1980年资源普查,全县畜禽总数增至56.7万个羊单位。畜群结构以羊、牛、猪、驴4中家畜为主体,占总数的90%以上。在畜禽总数中,役用畜占43.1%,皮毛肉兼用畜32.3%,肉用畜22.3%,蛋肉兼用禽只占2.3%.全县畜牧业产值399.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3%.

1981年以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方针的落实,农牧结构趋于合理,肉牛、毛兔和鸡成为商品生产的重要发展对象。1985年底,除羊只因草场合理载畜量的限制有所下降,肉用羊6600只、年产绵羊毛6.7万斤、山羊毛4000斤、山羊绒215斤,也较前下降外,生猪出栏8.4万头、禽蛋生产206万斤,保持原有生产水平。而生产肉用牛1500头,兔毛1.36万斤为新产品。还产有肉禽6.6万斤,兔肉4.4万斤,牛奶1.7万斤。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00多万元,占农业产值的10%。

(选自《宁县志·经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