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大枣
宁县大枣栽培历史甚久。有椭圆形和圆形两种,前者称晋枣,传说在西周时就曾以地方特产向朝廷晋贡,因之得名,其个特大;后者因成熟于夏季(早于晋枣),称为夏枣,个较小。两种枣均以其皮薄肉厚、色鲜味醇,糖质丰富,在省内外久负盛名,而尤以晋枣为佳。据近年科学鉴定,晋枣平均单果重25克,最大者有40克;夏枣单果重12克,可溶性固形物质含量均在30%左右,高者达35%。夏枣成熟后呈浮红色,鲜食脆嫩香甜,炕干后,多作药用,亦宜食用。晋枣未红熟时可制蜜枣,色亮,肉厚,味甜,堪称佳品,近年远销国外。初成熟时呈鲜红色,俗称“一道色”, 待上“二道色”后即全熟,呈紫红色。鲜食甜味醇厚,干后汁饱不瘪。宁县大枣主要分布于马莲河中游、九龙河、城北河下游的川台地带,以苟村湾、王家台、枣园、渭一口等处所产品质最佳。平年产量在200万斤左右。
(选自《宁县志·经济志·土特产》)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