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具修造
木器制造:过去没有企业,多为木匠上门加工,也有购料加工出售者,产品有箱、柜、桌、凳、升、斗、犁、耱、案、坚杈、木杈、木锨、木盘、风箱、木杓、木瓢、耨、簸箕、大车、小车、土车、地轳车、纺车,织布机等。1956年“三大改造”时曾组建过木器生产合作社(后撤),现无县办企业,仅有县建筑公司综合厂兼制小批家具。乡镇专营企业有平子木器厂,和盛建筑公司综合厂、太昌林产品联营经销公司等四个企业,有人员79名,年产桌、椅、沙发、凳、柜、床等。共计2357件。总产值25万元,净产值13.2万元,农民合作企业46个,专业户55个,共163人,年产各种木制小农具15.6万件。总产值16.7万元。
铁制小农具制造:过去县内铁器制造全靠铁匠,产品主要是刀、镰、镢、斧、钩、锄、铲等小农具。1952年个体手工业生产2.8万件/42吨。1956年县城3个铁匠组建了县铁业生产合作社,同时和盛、早胜、平子、新庄、焦村、襄乐等镇的个体户也组建了铁木业合作社。这是县内最早的一批铁制器制造企业。1958年,县铁木业生产合作社并入县农具厂,各镇合作社转为公社农具厂。1962年和盛农具厂改为县办。1969年兰州市城关区刃具生产合作工厂因战备疏散下放,并于农机厂,次年又分建为县刃具厂,后改县轻工机具厂。1972年又建办了县五金厂。各乡镇企业数经调整,至今仍生产铁制小农具和日用铁器家具的有新宁、太昌、新庄、春荣等四个农具修造厂。现存7个企业共有人员181名,年生产铁制小农具102万件、铸铁火炉3490个、压面机1180台、麦刃子100万条、铁皮制品15吨。总产值83万元,净产值28.7万元。
机械修造:1958年县初办铸造厂和农具厂,次年与电厂合并成立宁县农机厂,有工人170多人,制造水车、发电机、轴承等产品。为县内机械工业之开端。1960年由今药材公司处迁现址。并从中析出汽修厂、第二机械厂(后均撤)。经多次调整。仍为县内骨干企业。现有金属切削机床、台钻等设备30台,年产铸件200多吨。为县内唯一机械制造企业。此外,太昌、新宁农机厂兼制小批机械。1958年公社普遍建办过机械厂。1962年大部分撤销。1971年兴办“五小”企业中,公社又普遍建办了“农机修造厂”。现以机械修理为主的乡镇企业有早胜、平子农机厂;盘客农机修理厂;米桥、中村、焦村、石鼓、春荣、良平农机管理站;襄乐、中村综合加工厂等11个。1985年有县、乡(镇)机械修造企业12个,职工178名,年总产值43.2万元,净产值15万元。主要产品有机引犁932台,果品加工机械1台/2吨。农民合作企业21个,专业户32个。从业者115人,产值23.3万元。另外,中央企业长庆油田机械厂于1970年在长庆桥建办,对地方生产也较有利。该厂占750亩,有职工1400多人,固定资产1800多万元,铆锻、铸造、加工、维修、热处理等设备配套齐全,工艺水平先进。可生产高压罐、活动式营房等产品,年产约800多吨,产值500多万元。
(选自《宁县志·经济志·工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