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公路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01 11:04:00 浏览次数: 【字体:

公路建设:县内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民国25年始建,至1949年仅有路段31公里。解放后从1956年起,贯彻国家“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方针,大力开展了公路建设,到60年代,新开辟了现有公路的大部分。1969年到1978年间,以75万多元,重点对凤甜公路(境内段)、长宁正公路和宁合公路等3条省建公路进行技术改造——加宽了路面、铺筑了沥青、更新了行树1979年到1985年,又以135万元,先后重点改造了宁盘、早政、观段、西合、石九、襄金、青米等7条公路。其中宁盘公路宁襄段已铺为沥青路面,其余各路均铺了砂石。35年间共建成公路18条,全长412公里。在这些公路上建有涵洞107处、沟坡防护11处和其它防护设施多处。现境内公路以宁望、宁合、宁盘、长宁正公路为干线,向县城四面辐展,并与风甜、西合公路、12条支线和乡村道路连接。乡镇全通公路,村庄可行汽车。一个干支衔接、城乡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已初具规模。

公路养护:1962年建宁县公路段(直属地区),在长庆桥、太昌、长官、小寨、高尉、宁城、早胜、南义驻有道班,共有养路工人90多名,负责管护省建公路。宁县工业交通局下设的交通股,负责县乡公路修建和管护。在县建公路干线的春荣、襄乐、观音、九岘、瓦斜等5处设有道班,有临时工29名,进行经常性的养护工作。

主要公路:县内公路中以凤甜、长宁正、石九3线为各类型之代表。

修建最早的凤甜公路——民国25年,国民党政府征调沿途地方人民修筑长庆公路,民国27年建成通车。解放以后迄点延至环县的甜水堡,并以其南起于凤翔路口接西兰公路而改名为凤甜公路。凤甜公路南以泾河之滨的西郭村(今通称长庆桥)入宁县境,北至三不同村入庆阳县境,纵贯董志原南端,途经宁县地域31公里。其间,泾河川东郭村以上4公里路程,盘回于坡地,其余均在董志原面。解放以后曾经反复整修。1969年改建扩修后,道路平直宽阔,雪雨无阻。现不仅是宁县地区的交通运输干线,也是庆阳地区和长庆油田公路交通的动脉。自从长庆油田开采以来,此路行车密度猛增。据1978年观测,24小时内,长庆桥桥面通过汽车1279辆,行车密度为每小时53.3辆。

目前县内最长的公路——长宁正公路,西自长官路口与凤甜公路接合处起,经宁县城,东到正宁县城山河镇,全长73公里。为境内最长的公路。全程串连焦村、宁县城、早胜、良平、平子米桥和正宁之山河7城镇于一线,连结了董志、早胜两条原,翻越了马莲河川两面坡,于宁县城郊连跨马莲、城北、九龙3河桥,又悬越南桥、米桥等高险的土桥腰,穿关过隘,贯县域南部。其间,除马莲河川坡9公里回还于山坡,几临于崖谷,曲折陡险,雨雪不畅以外,其余路面均在原面,道路平直。1970年开始改建,1974年完成。现全为柏油路面,行车更为安全。据1978年观侧,行车密度为每小时14.6 辆。这条公路,不仅是宁县境内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也是正宁县西出之门户,庆阳地区东南之通道。

险关叠出的石九公路——宁县东部子午岭山区,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这里沟谷纵横,公路穿行其间,不仅要盘山绕岭,翻山越谷,而且要经过许多的土桥腰岘,十分险要。宁盘、盘白、盘罗、观段、襄金、九金诸路无不如此,而石九公路尤为突出,为山区公路之典型。

石九公路初建于1958年。西以春荣原东端的石鼓村起,东至九岘,全长不过25公里,而其间要经过洼子、巴原(黑池)、连壑子、鲁甲子、石疙瘩、北庄子等土桥腰岘。上接九桂金公路,再向子午岭主脊五里墩延伸,还有西洼、桃树庄、康家原、黑牛腰岘等岘子,可谓“上山接下山,一岘连一岘”。道路路面攲侧,曲折回还,行车多险,原为土路,遇大雨雪多日不能通车。1984年来投资45万元进行了改建。现全线建有涵洞7处,84米,边沟衬砌2394米。路面全部铺了砂石。

(选自《宁县志·经济·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