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
货运:旧时民间运输主要靠人力、畜力。载运量最大的畜力车,一般也不过两千斤,还须人工悉心操劳。加之“出入无大宗货物运输”,县内货运极不发达。
民国29年,和盛湫包头李鸿昌家拴起两辆胶轮大车。嗣后,宁县农村少数富有之家陆续购置胶轮车,然而数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直至解放,宁县地区提供西安的猪、羊、大家畜,还是徒步赶运;鸡和鲜蛋之类,则肩挑徒步。1949年统计,县内运输全为畜力,有畜力车350辆,货运量500吨,货运周转量2.5万吨/公路。全为群众运输。
1956年“三大改造”中,全县私营胶轮马车,联合成立为群众运输合作社(今为工交局接待站),分为6个马车队,有胶轮马车45辆,骡马152匹,赶车工人62名,成为地方主要运输力量。这时,宁县汽车站初建,仅有地区运输公司少量卡车来往于县内。
1957年10月,第一次购置了两辆解放牌汽车,由县供销联社使用。1963年县内汽车发展到10辆,代替了马车运输,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不断上升。同年,为管理交通运输,庆阳地区交通监理所下设宁县交通管理站于县城庙坪南麓,负责境内公路路段交通安全管理工作。1973年成立宁县汽车修配厂(后并于县运输公司), 1974年成立县汽车运输队和机关车辆办公室。1982年县输队扩建为公司,1983年为适应自营汽车管理工作,改机关车辆办公室为公路运输管理所。1985年末,全县有货运卡车139辆、581个吨位,有国产和进口的型号20多个。这些车辆中,除县运输公司15辆、68个吨位。自营车41辆、164个吨位外,其余为机关车辆。1985年全县货运量为9.5万吨,货运周转量为2109万吨/公里。
客运:1957年地区运输公司在和盛镇设立了境内第一个客运车站,从此,可由和盛乘班车出达西峰、平凉、西安等地。后宁县汽车站改为客运站,长宁正公路始有班车开放。同时凤甜公路的西峰至长庆桥的公共汽车开放。1966年以后客运发展,班车逐年增多,随之于1969年在长庆桥、1978年在早胜镇建立了汽车站。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庆阳运输公司宁县汽车站年客运量约15万人次。1978年起,县运输队也开始在县建公路上组织客运,1985年有客车9辆,324个座位,年客运量18.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1072万人/公里。1983年以来,自营客车也在县内外进行客运。1985年自营客车6辆,308个座位,年客运量10.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423万人/公里。现境内的凤甜、青米、长宁正、宁合、宁盘、石九、早政等7条公路,都有定期客班和不定期客班开放。若逢节日、集会,地区和县的交通运输部门以及自营客车,都有临时加班车次,出入县城比较方便。县城去平凉市、西峰市、正宁县、合水县、长武县以及盘克、九岘、长庆桥等乡(镇)均可当日返回。
(选自《宁县志·经济志·交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