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电信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22 09: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国23年(公元1934年),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立后,始令宁县筹设电话,并派电话专员,勘定路线、督促架线,由县城接焦村、和盛二镇,与西峰镇通讯接早胜镇与山河镇通讯在县政府设电话室。后又接通其他各区公署和合水县的电话线。民国36年,县政府装设10门电话总机1部,早胜镇装设5门总机1部,在城关、春荣、良平、平子、米桥、宫河、焦村、和盛、太昌、新庄、南义镇公所和中村、院子乡公所共装有分机13个,各设电话兵管理。线路长度467华里。同年5月,马继援部以战事所需,令县府向各乡镇摊派经费,组织架设春荣经襄乐至盘客、襄乐至肖嘴、南义至望宁3条115华里长的环形电话线路。这些电话设施加上甘肃省保安司令部配属县政府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和手摇机,就是民国时期宁县电信的全部。当时县上尚无电信机构,民间发电报挂电话,须往长武、西峰镇,且电信资费很高(一般电报每字1角1分钱,约合面粉4斤),劳动人民使用不起。

解放初暂时沿用旧时电讯设施,经过修复线路,电话通往区政府,当时仅有机、话务人员7名。1953年,邮电部门统一接收、代管地方电信,开放使用后,逐步增加和更新了设备,扩大了通讯队伍,1985年有电信业务人员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人。各类服务项目相继建立健全。

长途电话:1953年西峰邮电局接管宁县至西峰、宁县至正宁、宁县至合水等3条县以上电话线路。县局安装长、市、农合一的磁石交换机(墙机)1部,设话务员1人,可与西峰、正宁、合水直接通话。1958年装30门长途磁石交换机1部,三路载波机1部。1973年安装12路明线载波机1部。到1985年,装设长途电话交换机1部、单路载话端机两部、12路载话端机1部,容量14路,与西峰设有5条直达线路,并与兰州、庆阳、合水、正宁分别设有1条直达线路,通过西峰、兰州可接转各地长途电话,有话务员3人。另外长庆桥装有单路载话端机1部,与西峰设有2条直达线路。

农村电话:1953年县局代管县内电话通信,与长话合用1台交换机,配备农话员6人;1955年装设磁石交换机8部110门,杆路总长度210杆公里,明线线条长300对公里。1956年并始配机线员3人。1973年试用载波机4部,有载波线路4条。1974年省拨设备曾试建地下塑料电缆1条(县城至早胜)芯线皮长34公里,后因公路建设影响,于1982年拆除。到1985年,邮电局自办县内电话杆路总长252杆公里(其中水泥杆路149杆公里),明线长度572对公里。共装交换机容量为630门,其中县局装有单路载波机9路18端,各支局、所都分别装有30至50门磁石交换机1部,县局至各支局、所设有直达线路24条,配备机线员13人,话务员22人。电话一般通到乡(镇)驻地的各机关单位,共有用户245户。

1958年、1970年曾两次自办过公社至大队一级的电话,到1974年各公社都置有交换机1部,共计总容量590门,社队电话杆路长度817杆公里,达到社队通话,后多弃而未用。

会议电话:1953年,县局仅可接收西峰的会议电话,县内仅能放至早胜。以单机收听。1957年底,始用电话会议扩大器,收听人数增多,县局设置了电话会议室。1958年4月,改装自制了汇接设备,开办了第一次县内会议电话,以后又新配备20门汇接机1合。1970年给各公社配备了会议电话扩大器。1974年安装会议电话终端机两部,1976年,会议电话使用单线载波机增至9路18端,目前,已实现了县至乡(镇)会议电话双向化。

市内电话:1958年始办,当时仅有50门磁石交换机1部,杆路长度1.26杆公里,明线条长6.5对公里,电缆1公里,用户磁石电话机18部,1985年有磁石交换机200门,架设电缆3.8公里,线芯皮长163对公里,架设杆路10杆公里,明线条长12.5对公里,用户175户,单机191个,县城内各单位都装有电话机。  

电报:1958年开始安装人工电报机1部,与西峰收发。1976年配设电报投递员1人,随时投递。1979年更换为五五型电传机两部,可与西峰对开,质量提高,准确无误。现各邮电所均可接办电报业务,译码后,话传县局拍发。另于1967年安装15瓦的短波无线电收发报机各1部备用。

(选自《宁县志·经济·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