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纪事(二)
“吕毛子”袭击迕逭镇
民国6年(1917年)5月11日晚,来历不明的“吕毛子”,率众200余人,掩袭迕逭(今春荣)镇。村民无备,邵天仓、杨有之等多人被杀,“拉票子”抓去20余人,村镇许多人家被抢掠以尽,而终不知其姓名与身份。
“樊老二”再屠川口村
民国7年(1918年)9月11日,陕西靖国军第二路司令樊钟秀(洛川人,绰号樊老二)率众千余人,由山河镇至川口村。村民屡经匪祸兵灾,不胜惶恐,相携聚于城内,据城堡以自守,樊部遂纵兵攻城。城中平民老者任文化,为众人计,自前登城,婉言陈告城内具属妇幼老弱,一无兵吏,二乏财物,恳请怜念百姓,勿以兵攻。樊部即开枪打死任文化,随即破城而入,纵兵屠掠,摔两小孩于城下,杀村民男女老幼40余人,劫掠财物一空。樊部次日途经迕逭(春荣)镇,街市农、商财物劫掠殆尽。13日转往西峰镇。
邵三纲起义
民国14年(1925年),宁县红枪会组织蓬勃兴起。群众把发展红枪会组织称为“普红学”红枪会由河南籍大学长(即红学教师)负责教习“刀砍不进、枪打不入”的法术。许多农民苦于苛捐杂税、兵匪祸患,寄希望于神灵保佑,法术超人,即纷纷宣誓加入“红学”,习练抗暴防身的本领。“普红学”之风尤以盘客、襄乐、石鼓为盛。
石鼓村邵三纲,以姚椿儿、柳麻利为骨干,在东、北乡宣传“红学”,扩大红枪会组织,发动农民制造刀枪,建立营头,被拥为统领,与军阀、官府、土豪、劣绅进行斗争。
民国15年,平子农民围城后,前陇东镇守使张兆钾残部张子良率兵清乡镇压。刘八义因县府通缉逃至东乡,请邵三纲率部抵抗,邵即出兵。在早胜史家城、康村与张子良部和正宁民团激战。邵部迷信“闭枪”法术,赤膊上阵,奋勇争先,伤亡30余人。大学长撒土“闭枪”,手腕受伤。9月5日,甘军前防总司令黄得贵部与国民军佟麟阁部战于肖金,黄部败退至宁县寨子河介家村,姚椿儿率部英勇抗击,迫使黄部退据早胜镇。至此,县府政令及粮款征收在东乡难以行通。不久,由于内部分歧,邵三纲突然袭杀姚椿儿,柳麻利后亦战死。邵率部随黄得贵军下陕西败散。后复集旧部,扩充发展,东山再起。
民国17年春,邵与西区民变首领王瑞珊、庆阳傅明玉等人联合,邵率本部分驻南义井至东部各乡。县府屡次派兵镇压,均未获胜。后王瑞珊投靠国民党县府,邵接收杨森林、李老五(盘客李家庄子人)等小股农民武装,继续开展抗粮抗款、除暴救危的斗争。6月,邵三纲、傅明玉率众围攻县城,王瑞珊派兵来县解围,邵、傅即退去。7月,盘客阎家沟绅士吉老四,受县长效维国密令,勾结其女婿李老五,买通邵部连长杨森林,将邵三纲绑缚送县。邵三纲坚强不屈,慷慨就义。起义终于失败。
(选自《宁县志·政治志·民主革命纪事》)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