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山老林里
民国25年(1936年)春,红军主力正在东征。蒋介石置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正义要求于不顾,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工农红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他调兵遣将,一面围追堵截还在长征中的红二、四方面军,一面急令西北国民党军队入晋作战,阻止红军北上抗日,同时命令国民党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加紧向陕甘苏区“围剿”进攻。关中各县游击队大部改编为正规部队相继北上,整个关中形势十分严重。
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在进攻中采取了“碉堡政策”,集中兵力,逐原推进。首先侵占了新宁县的盘客原,接着侵占了金村原。后又配合宁县保安大队庞明胜部侵占了九岘原。最后,由甘肃省保安大队侵占了杨家园。至此,新宁县除平道川一个乡而外,苏区全部失落。革命队伍处境十分艰险。3月初,新宁县委书记秦善秀、苏维埃主席张云德与组织部长王秉样等,带领县委及县政府机关人员,几经转折,来到九龙川龙池附近的密林中,住在一孔烧炭窑里。这里人烟绝迹,加之国民党军队封锁严密,没有吃的,刚从花蕾中脱胎出来的山杏便成了唯一的食粮。山杏吃起来牙酸发软,浑身打颤,吃下去胃里涩酸,上吐下泻。尽管人人脸色苍白,眼睛深陷,身体一天天消瘦了,但还十分乐观。秦善秀勉励大家说:“艰苦生活对我们每个人是个考验,为了革命,我们要活下去。山杏不好吃,是肚子不能适应。我们要让肠胃来一次革命。吃了吐,吐了再吃”。以后,又发现杜犁树上长的一种白花花可以吃,可是吃得一多,浑身发烧,头晕眼花,大家又试着把山杏和这种白花花搭配起来,多餐少食。就这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4月的一个夜晚,他们冲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越过两道封锁线,转移到月明原打游击。
(选自《宁县志·政治志·民主革命纪事》)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