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事变”
“双十二事变”以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长期处于红白对峙、烽火不熄的宁县地区,出现了和平共处,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民国26年10月,根据蒋介石亲自批准的两党庐山会议协商的原则精神和八路军关于留守陇东的部署,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零团一营四个步兵连约500人,由营长卜万科、教导员陈生续率领,从正宁开赴宁县。宁县红色区域为陕甘宁边区直属地区,国民党统治的白区亦划属八路军防区。据此,一营冲破甘肃省政府视察员(次年12月任县长)方镇五的刁难阻挡,进驻县城,与国民党宁县保安大队的3个中队约400余人共同驻防,八路军按方镇五指定地点,分防县城东、南;保安队稍事调整,分防城之西、北。县城所有东、南、西3座城门,则不以防区为限,穿插组合,均以红白两军各2人站岗值勤。久被战争骚扰的乡下人进城办事,都感到新奇而且宽慰,相互道贺:“宁县太平日子来了……”
其实,事情并非如此。国民党当局对包括新宁县在内的红色区域和八路军留守部队,已分设三道防线进行军事封锁:合水和庆阳的二区、四区为第一线;宁县、正宁和庆阳的驿马关为第二线;泾川和灵台为第三线,各线都有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联防,并加紧策划,谋将共产党力量逐出陇东。因此,时隔不久,宁县城里事情接踵发生:
进出县城与八路军有所往来的各界人士,受到保安队士兵的盘查阻拦,可疑之人却不闻不问。两军岗哨为此而口角相争。
原为保安队和县政府兼修枪械的铁匠权镛鼎,因为家在八路军防区,也为一营兼修枪支,受到县政府和保安队的威胁阻挠,一营即拒绝保安队过境修枪。
八路军所得到批供的粮食,多是粗杂发霉的陈粮,且不够吃;要去乡镇买粮,方镇武又以“农民不交纳粮食”为由,拒不写信。
方镇五密令属区训练壮丁,充实保安队的力量;强征民伕,修筑和加固保安队据守的城垛和城门工事;又派人去平凉专署向国民党驻军部队调运武器弹药,并私自制造刀枪,加强政府和保安队的装备。
方镇五私自单方面召开民众抗敌纪念周会,不邀八路军参加,在会上公开讲:“中国只有一个党,这就是我们国民党!其它的党,都是不作数的,都是猫鬼神党!……,至于共产党,更不可去亲近,他们是汉奸!”卜万科利用另一次会议当面提请方等“注意影响,绝不能在我们的背后讲我党我军的坏话…… ,不要干亲痛仇快的事情!”
11月14日,县城召开各界抗敌救国动员大会,三八五旅民运科周科长和七七零团政治处主任余非等前来参加。方镇五主持会议,又讲:“我们国民党,是蒋委员长领导的大党,目前唯一能负起责任的党……全县各界民众……要统一在国民党县政府领导之下”。余非接着讲话,讲到国共合作、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宁县人民的爱国热情等。他说:“‘统一’问题不是个信口开河的问题。我们讲团结、讲统一是有原则、有条件的,不是统一到某一个大党的旗帜下,而是统一到抗日救国的旗帜下;不是服从某一个党、某一个人的指挥,而是服从抗日救国利益、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需要啊!”并且披露了方镇五和国民党县党部官员对八路军进驻宁县的冷淡态度和公开不准八路军搞民运工作的禁令等。并特别指明:“八路军是奉命来这里执行任务的,我们有正当的命令手续,有关防证明……我们到此,也没有于扰方县长和县党部工作,但县党部却一直在破坏和抵制我们的防务工作……”
民国27年(l938年)3月12日,一营主持召开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会。陈生续介绍了孙中山的革命勋绩。当讲到“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反对投降、妥协,反对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时,方镇五突前叫道:“不要听他的胡说八道!《淞沪停战协定》好得很!那是蒋委员长的高招,猫鬼神党那里懂得国家大事……”会场顿时大乱。一营三连排长贺庆云跳上主席台,带领八路军战士挥臂高呼“《淞沪停战协定》是卖国主义协定!”“要投降的滚下去!”等口号,方镇五等即抱头鼠窜。
方镇五还要求八路军撤出宁县城,把抗日救国会组织交给县政府管辖,八路军坚决不同意,提出抗议。方又策动豪绅之类联名具状,向其上司状告宁县八路军“破坏团结”“仇视县府”等等。县城两军各自戒备,荷枪对垒,大有一触即发的冲突之势。
为顾全统战大局,坚持团结抗日,民国27年11月,八路军七七零团一营奉命换防白马铺一带,警七团一营接防。
警一营营长汪祖美,教导员叶长青,共有3个步兵连,320多人。营部与一连驻普照寺,二连驻东门内,三连驻南门内,兼西门站岗放哨。此时,国民党保一中队驻西门,四中队驻县政府,三中队驻文庙,与八路军二连一墙之隔,声息相闻。城内保安大队增至500多人。警一营接防以后,方镇五愈加逼迫,克扣军粮,八路军一面设法与新宁县联系买粮,一面准备开荒自种粮菜。民国28年(1939年)4月22日,山川里农民开始耕播,警一营指战员去距城四五里的九龙川早胜坡下动手开荒,方镇五又追去阻挡,不让垦种。八路军无可忍让,双方口角冲犯,几乎当场动武。前一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一六五师一部进驻宁县,一部分驻于庙坪,一部分驻五里铺,一部分驻迕逭。加之合水县保安大队李鸿轩部进驻南义井,国民党军队对八路军的包围之势已定。恃此,方镇五悍然密谋:以保安队力量,于次日清晨消灭八路军,办法是利用其晨操之隙突袭进攻。方镇五的通讯员,保安三中队的地下党员和铁匠权铺鼎等,分别报讯给警一营。一营立即于二连驻地召开紧急会议,认为事出无奈,不能坐以待毙,决定:晚上12点准时行动,先发制人!办法是以巡查岗哨为名,强行通过对方哨卡,出其不意,突袭取胜,反挫其谋。然而部队时无手表,时间难以掌握。随即想法,以香火定时:三个连用3根长短相等的小香,同时点燃,分别拿回,以香火燃完为准行动。营长从此以二连驻地为营部指挥战斗。未料,二连香火在堡,燃速平缓,一连较近,差别尚小,三连路长,执香在外,风吹火炽,香燃颇快,及至西门,香火将尽,又遇保安队哨卡阻拦开枪,便提前打响。一、二连香火参差未完,只得配合行动。三连动手早,打下了西城大堡,控制要害,一连跟着行动,也夺取了主攻目标县政府,二连最后动手,遂使保安三中队50多人与方镇五逃至辑宁楼上据守,未达到捉方的目的。战斗到天亮前结束,打死保安队6人,伤12人,俘400余人,缴枪400多支及部分军用物资,方镇五亦伤。八路军1人阵亡,3人负伤,仅此而已。交火中,保安三中队由于地下党员的工作,从未放枪。外围国民党军队未及来援,事后只以班、排出动几次,被八路军击退,辑宁楼被一营围定。
辑宁楼前有“三义合”缝纫小厂,领班工人索世生曾为早胜红二师和警一营等红军官兵做衣,又常为保安队做衣,两方俱熟。方镇五困守辑宁楼之次日,使其财政科长白某,携一小裕印信,溜至“三义合”厂铺,交索“出西门”送往师保元处。索以东门平近,又与八路军指导员相熟,便自走东门,不料遇八路军岗哨查收了所有印信,包括方镇五的县府铜印,并带索去营部回话。其间,方镇五夜吊送讯人偷下北城,飞报其上司,并诬八路军“抢工厂”、“夺县印”。八路军遂请索留做人证,同时暂时否认县印在手,一边自用印信下乡镇购储军粮,一边报请上级处理问题。
国共双方分别层报两党中央以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拟派副主席周恩来亲自赴陇东谈判处理宁县、镇原等处军事磨擦事件,因周已去西北行辕,遂指派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肖劲光代表周恩来到陇东;而以王观澜为正式代表。国民党当局只由甘肃省主席朱绍良派省参议长谭季纯前来谈判。5月7日,王观澜未至,双方其他人员在驿马关商谈,达成给宁县、镇原解围启城的初步协议。警一营撤回了围困辑宁楼的部队,并将所俘人员、枪支及其它物资原数交给对方。只有县印仍在用来买粮,未便承认。
“初步协议”于八路军十分不利,王观澜以正式代表身份加以否决。国民党方面竭力坚持“初步协议”,并施以军事压力,使宁县局势恶化:八路军警一营猛攻辑宁楼,回击国民党;而一六五师则增兵宁县城下,立即就配合胡宗南驻宁部队制造事端。胡宗南部也在城下增兵,窥伺时机,试图内外夹攻八路军。6月12日,八路军三八五旅王维舟旅长、耿飙参谋长、警七团袁渊团长、西峰办事处主任孙君一等,与西峰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秘书谌石泉等同到宁县,调查并解决问题无果。耿飙等遂带见证人索世生去庆阳。小磨擦时有发生。
26日,双方在庆阳皇城重新开始谈判,索世生作证后即退。协商3天,达成《镇、宁两县事件初步解决办法》(见附件一)。不久,王维舟与耿飙又向国民党当局提出《陇东纠纷第二步解决之意见》(见附件二)。7月17日,周恩来为此专电甘肃省主席朱绍良,再促“鼎力维护”,并与其上层交涉(见附件三)。此后一段相对稳定。为协调人事,改善气氛,10月中,八路军又调警-营移驻西华池,其三营接防宁县城。
警三营营长罗得胜,教导员江洪海,除接一营城内旧有防地以外,还据有东山高地有利地形。国民党方面预谋起事有增无已。方镇武加紧修筑加固辑宁楼,北城墙、县府、文庙各据点,加强武备。胡宗南部九十七师密占城北、南山阵地。12月10日晚6时,八路军一战士沿街东行,保安队哨兵不许通过,并鸣枪威胁。全城惊乱,双方俱起,立成激战。方镇五持枪督战;保安中队长庞明胜一手持枪,一手握刀,率部进攻,仅北城碉堡就投出手榴弹800多枚。警三营坚守阵地,奋战一天两夜,并与上级联系。国民党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钟竟成急派三个保安中队和一个军士分队赶往宁县,九十七师赵旅齐团集至城下。同时,长武的一六五师和镇原、太平、屯字的正规军以及保安队也向宁县进击,甚至派出飞机在县城上空侦察助战。警三营力抗强敌。11日晚,军士分队和齐团一个连,在北城墙掘洞,秘密进城。12日早晨,警三营受到内外夹攻,北城内、南山上、迫击炮火等集中投在三营阵地。坚持到天黑,三营指战员掘洞从东城墙退出县城,占据东山。九十七师五七八团等进围东山,形势紧急。铁匠权铺鼎夜往上齐家,报讯新宁县急告关中分区求援。寨沟子地下党组织帮助七七零团一个班躲过国民党军拦截,给三营运来十七箱子弹。正在三营苦战之际,袁渊带一营从合水来援,至春荣原头,两营误会对抗,随后接通,三营突围,即撤离宁县城,至西华池整顿,一营在宁县东、南地区游击国民党顽军。
民国29年(1940年)1月25日,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等高级将领,为包括宁县军事磨擦在内的一系列事件通电全国(见附件四)。此后,人们称挑动事端、破坏团结抗日的国民党人为“顽固派”。至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新宁县军民持续地进行了“反顽”斗争。
附件一:
镇、宁两县事件初步解决办法
一、先行恢复两县纠纷以前原状,即镇原恢复4月20日以前原状,宁县恢复4月23日以前原状,但东城墙(北门脚下不含南城脚止)警戒由三八五旅担任。其恢复纠纷以前原状之具体办法。
①镇原邹县长进城,方县长行使应有职权,汪、郭两营和两县政府应互相尊重。
②一六五师在县长、保安队进城同时撤出桃园、太平镇部队(指从镇原县太平调往宁县增援的国民党军队—编者注),在方县长行使职权后保安队进城,同时撤出宁县附近及焦村部队。
③原住镇、宁两县之保安队进城仍驻原来地点(宁县东城墙不在内),并执行应有之职务。
④城内守卫仍照事前配备,共同防守(宁县东门守卫不在内)。
⑤专署特务大队及各县驻镇、宁两县保安队,先撤回西峰镇或分回各县。
⑥十八集团军增援镇、宁两县保安队,俟一六五师撤退一星期后撤回原防。
⑦在本事件未完全解决前,此方部队、团队撤退后,彼方军队不得进驻。
二、责任损失等项按照可靠之人证物证为根据,由双方所派谭、王两代表会同调查真相,并公开处理之,如有不能解决者,将事实呈报上峰解决之。
三、其他向题俟原状恢复后,再行会商求得合理解决,以促进永久团结,并拟具公开妥善办法,呈请上峰核准实施。
附记:(一)专员公署特务大队,各方县在镇、宁两县附近保安队于7月1日撤退。
(二)镇、宁两县原状之恢复及一六五师之撤退,在双方代表派员监督之下于7月3日实行。
(三)监督人员由谭、王两代表各指派四人于7月1日在西峰集合,分途前往监视。
谭季纯
王观澜
民国28年6月29日
附件二:
陇东纠纷第二步解决之意见
一、严格纠正歧视本军及一切造谣诬蔑破坏之行为,并保证以后不得继续发生,如有故违须按破坏国军之罪依法办理。
二、本军对地方政府与驻军,须秉同舟共济、密切合作、互尊互助之精神,对于双方有关事件,须随时交换意见,以免发生有碍团结抗战之误会及纠纷。
三、三区专署须遵照军政部命令,限7月底与本军完成2500名新战士(已完成500在内),请令饬各县地方政府切实帮助督促,限期完成,其意见如下:
1.兵额之分配,庆阳一、二两区500名,宁县700名,镇原500名,正宁300名。其中应保证没有兵痞,流氓、烟鬼及冒名顶替者。
2.本军得派必须数量之人员,前往各该县设立新兵招募处进行征募。
四、宁县及屯字镇事件,本军之损失,请求赔偿退还原物,抚恤伤亡,郭营所保存镇原常备队之枪枝,亦行全数交还。
五、一切民众组织及其活动之自由(如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在不违反三民主义及抗战纲领最高原则下,当予以合法之充分保障,并积极扶助之,以发扬民力而利抗战。
1.保证工、农、商、学、青年、妇女各界民众组织自己团体之权利,政府与驻军应保证其组织及抗日活动之自由。
2.已解散之民众团体(如镇原之平泉、新城、中原、屯字等镇,庆阳之赤城、彭原、葡川等地后援会、自卫队等),应立即恢复其原有组织,并保证各该团体以后抗日活动之完全自由。
3.一切有利于抗战建国之书报(如《新华日报》等)政府应允许购买、阅读之自由,不得阻碍。
4.一切不利于执战建国之反动刊物(如《抗战与文化》)应加取缔。
六、立即释放本军民运工作人员及民众团体之救亡工作者惠群英、杨栋才等15人,并保障以后不再发生同样事件。
七、保安队有省令集中,如在本军驻防区域内务请一星期前通知本部,以免发生误会。一六五师进驻赤城之部队,请遵照蒋委员长的命令撤回原防。
八、请求将陇东纠纷之真相据实呈报上峰,消除上级过去听一面报告所引起之误会,制造纠纷之钟专员竟成,方县长镇武等应得适当惩处。
九、谩骂本军,泄漏军事秘密之《新陇东报》负责人应予以适当惩处,并保证该报以后不再发生同类事件。
王维舟 耿 飙
附件三:
民国28年7月17日周恩来给朱绍良等人的电报
分送限即刻到兰州朱主席一民、施厅长念先两兄勋鉴:鉴旭密弟奉命回陕,想委座已有电告。日前经西安,曾与铭三兄商定边区各项纠纷,务使事态平复,以利解决。抵沪后悉镇、宁两县纠纷,得贵府谭参议与此间王委员,公平协商,已获初步解决,至为欣慰。弟本拟此间事毕,即赴兰州一行,籍今教益。不意夜晚竟堕马折臂,经医诊视,须两月始克复原,外出恐须延期,误事匪浅,良用歉仄,谨先电告,望鼎力维护,使得公平解决,以利团结,是为至幸。
弟:周恩来叩(略印)
附件四:
朱彭总副司令等通电全国反对枪口对内进攻边区(节录)
陕甘宁边区23县,尚是25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委员长早已承认之区域,其中包括陇东之庆阳、合水、正宁、宁县、环县、镇原、映西之淳化、旬邑、鄜县、洛川、安定、清涧、绥德、米脂、吴堡、霞县、靖边、定边及宁夏之盐池。三年以来,均属八路军后方,军民协作,相安无事,前线之军心赖以维持,后方之团结赖以树立,当此在我则抗日第一,团结为先,在敌则政治诱降,反共为亟之际,稍有人心,诚不应挑拨事端,制造磨擦,更不应枪口对内,遗笑友邦。乃自本年3月流行所谓防止异党活动办法以来,压迫之风,起于国内。湖南有平江惨案,河北有荫梧事件,山东有秦启荣之进攻,河南有确山县之流血。而在西北,则高呼消灭边区,打倒共产党,环边区之四周,处处进攻,迄无宁日,以正规之国军,行对内之战斗。于是宁县镇原则被围两月,旬邑则杀人守城,鄜县重则兵迫境,靖边则扰乱无已,安定则两次袭击,而绥米河边区域之何绍南则日谋所以破坏防军,暗杀八路人员。然自7月蒋委员长令派周副部长恩来到西北调停后,一时平静,方期磨擦从此消弭,阴履为之净扫。不意近日以来,情势逆转,且复变本加厉,所谓处理共产党实施方案,乃从新发现于各方,而调兵遣将,攻城略地之消息,又不绝于耳矣。蒸日九十七师千余人及保安队袭攻宁县,我驻军罗营长受伤,兵士死伤过半,寒日九十七师2000余人袭击镇原,我驻军王营死伤百余,两城均被九十七师夺据,现复集中大军准备向庆合进攻。陕西方面,则闻正在计划夺取淳化、鄜县,准备进攻延安。而其欺骗群众动员士兵之口号,则为共产党捣乱后方。夫共产党则亦何负于国,何损于民,深入敌后流血奋战者,非共产党领导之八路军新四军乎?力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者非共产党之一切党员乎?以边区而论,共产党几曾越过23县以外之寸土尺地乎?攻旬邑,夺宁县,占镇原,而执行其所谓“消灭边区”、“打倒共产党”之任务者究何人乎?大好河山,半沦敌手,而唯此区区23县是争,清夜扪心,能不为之汗颜乎?所望我蒋委员长国民政府维护法念于上,全国党政军领袖与各界人士主持公道于下,痛国亡之无日,念团结之重要,执行国家法纪,惩办起事首恶,取缔反共邪说,明令取消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及处理共产党实施方案,制止军事行动,勿使局部事件日益扩大。语日:“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国事至此,唯有精诚团结,消弭内争之一法,否则影响前线之军心,动摇抗战之国本,敌攻于外,而自坏其长城,国脉虚危,而自伐其腑脏,我四亿黄帝子孙,真不知其死所矣!迫切陈辞,敬候明教。
(选自《宁县志·政治志·民主革命纪事》)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