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劳军 奋战 迎接胜利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1 11:15:22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国35年(1946年),在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以后,新宁县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加强战备,保卫边区,准备反击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迎接解放战争,迎接最后胜利。

从7月8日开始,新宁县委和政府召集县级党、政、军干部及区书、区长会议。按关中地委关于《对紧急形势的工作决定》精神,学习《为保卫共产党而战》、《质问国民党》、《七七宣言》等文件,讨论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并以行政村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利用襄乐、盘客、九岘等镇的集日进行宣传。8月初又以区为单位,召开劳军、反顽动员大会,发动群众揭露国民党进攻,支援八路军备战。至8月26日,群众给军队送羊15只、鸡55只,鸡蛋603个,还送来了青菜、水果、西瓜10余担,柴草320担。捐献边币5010元。修工事投工1180个。二区三乡梁老五见军队买的羊瘦,自动跑到60华里以外买来两只肥羊交换。

在此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种战备组织—

扩充游击队:全县共有两个脱产游击队。一个是井儿原游击队,驻一区五乡井儿原,共有指战员23人,手枪2支,长枪17支,是民国31年成立的,在这次备战中进行了整顿。另一个是石鼓游击队,是在这一次备战中成立的。共有指战员21人,短枪2支,长枪7支,马刀3把,矛杆11根。常驻石鼓佛堂村,游击于九龙川、铁王、莲花池等地。

建立自卫小组:在一区一乡、三乡,二区三乡,四区一乡和五区四乡分别建立了自卫小组。共有自卫队员68人,步枪9支,土枪17支。自卫小组划分了活动区域,一面生产,一面盘查行人。捉拿奸细,打击小股国民党军的骚扰。

组织担架队:全县共组织担架86副,每副担架配备6人,设队长1人。各乡又设总队长1人,负责本乡担架队的指挥领导工作。参加担架队的人员均在25岁至35岁之间。

设立岗哨:全县共设岗哨10余处。一区一乡(西坡)、二乡(张安子)、三乡(嘴头)、四乡(贾邑)、二区二乡(崔家寺)、三乡(金村)、三区三乡(石鼓)、四乡(莲花池)、四区二乡(盘客)五区五乡(方家寨子)等处,均设有哨站,每个哨站少则10多人,多则50人,设站长1人,按人数多少分若干小组,昼夜轮流值勤。

8月17日至9月4日,对全县民兵进行了整训。整训前先对民兵分甲、乙两类进行了登记,乙类民兵(17岁到18岁、31岁到45岁之间),登记后,由乡、村干部根据各人情况,分配给一定的放哨、通讯、侦察等任务。甲类民兵(19岁到30岁),共有1963名,编制为14个连,有步枪103支,矛杆1225根,由县教导大队以中心村为单位,集中进行训练。

新宁县委和政府还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向山后转陈粮800余石,并将新征收的1600余石公粮全部转入山后。帮助军队修筑工事、破坏城堡要道,投入人工3800多个。


(选自《宁县志·政治志·民主革命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