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应王震返边区的平子战斗
民国35年(1946年),王震率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九旅从国民党统治区回师陕甘宁边区,于8月下旬临近陇东。中共中央批准三五九旅由宁县、镇原、正宁地区进入根据地,并与关中地委分别通知部队和地方做好准备,迎接三五九旅归来。驻在新宁县境内的解放军新四旅指挥员张贤约、程悦长和关中地委宣传部长王秉祥、新宁县县长王立成等,立即在梁掌傅振琪家里举行会议,制定了迎接三五九旅的作战方案,部署了支前工作。随即,新四旅在金村一带集结待命,新宁县人民全力进行支前准备。
其时,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四十八旅,在良平至山河的60华里一线,设立了4个军事据点;良平镇驻其1个营,平子镇驻2个营和l个机枪连,米桥镇驻宁县自卫队1个中队,山河镇驻一四二团。他们还征调民工,在这一线挖掘宽3丈、深2丈的堑壕,沿线碉堡、哨卡与4据点相互联系,严密封锁解放区,成为革命军民进出边区的严重障碍。
8月27日,在三五九旅接近陇东边境之时,新四旅以一个主力团和新宁县游击队,便直越边界,主动出击,打破胡军封锁线,接应三五九旅。首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掉良平北咀胡军一个连驻守的前沿碉堡,然后紧紧进围平子镇胡军。山河镇胡军受九岘原新四旅牵制,不敢全力出援,只派出少数兵力支援,被阻击而退。然而,这是一场攻坚战,胡军装备精良,据城固守,战斗激烈。胡部凭藉坚厚的高城掩蔽,又利用城墙角楼为机枪阵地,解放军于开阔地发动进攻,接近、登城俱不容易。经两昼夜激战,以炮火摧毁了胡军角楼机枪阵地,四面冲击,云梯攻城,终破城克敌,击毙、生俘胡部600余人,缴获大批军械弹药。解放区军民也阵亡100多人,伤170余人。
在这一战斗中,新宁县人民奋勇支前,对于决胜起了重要作用。县委书记李科为主力部队作向导,兼支前总指挥。县长王立成负责组织物资供应和伤员收容救护等。军队出动之前,张贤约要求王立成一夜制备200副木棺,王组织群众按时完成,验收后,200名决死队战士争着在木棺上号了自己的名字,欢笑奔唱着上了战场。全县在九岘、金村、傅家、高峁、苏城、欠畔等处设立粮站,集中了40多万斤粮食,并准备大量熟食以供新四旅和三五九旅归来食用。九岘粮站的4孔窑洞全为蒸馍,烙饼几乎累满高台戏楼。苏家城等处设立兵站,梁掌傅家设后方医院,担架、运输出动1000余人。人力不足,妇女组成磨面组、烙馍组、洗衣组、做鞋组等,分赴各粮站、兵站做事。还抽梁掌小学学生10多人组成护士班,后有的小学生被药酒气息熏昏倒地。还出动担架300副,运输大车百余辆,拉运大畜400余头。在攻打良平北咀碉堡时,仅店头、张庄、雷家3处出大车80辆,满载麦草以入垫堑壕为部队进攻铺路搭桥,同时车轮全用湿麦草缠裹以防声音惊动胡军。群众交送的麦草不计其数,有粮站、兵站就有草料堆集。另外还备有部队换用的衣服、新做的军鞋等。仅二区金村一带交军鞋700双。担架队、运输队不光抬担架、搞运输,还参战助战,火线救伤。充任向导的巴原人孟士宪(原籍平子人),在前线帮助部队扛云梯攻城,部队登梯进攻,他仍扶云梯不离;一战士负伤,他闯火网去救,自己中弹牺牲。民兵配合作战多处发挥作用。除二区民兵未出动外,其余各区民兵编为3个连,分头上前线,有的随主力攻平子、占良平,转取早胜。罗金才、赵积玉带领一区民兵和群众,包围米桥自卫队鸡娃楼碉堡。此堡长期驻守自卫队1个分队。山高楼高,楼外掘壕,山头四周削如悬壁,俯视新宁县边界军民活动如在眼底,进而袭拢红区,退可据险固守,又与米桥、山河三角联系,成为解放区门口的绊脚石。民兵利用平子胡军被歼,米桥、山河钳制不敢出援之机,将其团团包围,迫使自卫队l个分队13人投降,缴获长短枪10余支、手榴弹70多颗、子弹千余发。在三五九旅取道镇原进入边区,新宁县军民凯旋归来的时候,群众又沿路迎接慰问,饭食、茶水、果子、鸡蛋,一摊摊摆在路边上。西洼刘三信的母亲脚小,年龄大,提篮白蒸馍,坐在大路边,过来解放军就给衣兜里装。人民的热情支援,感动得战士们热泪盈眶。
(选自《宁县志·政治志·民主革命纪事》)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