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学的两次学潮
民国36年(1947年)春,宁县政府指令中山中学从早胜镇迁至距解放区较远的新庄镇,以防止共产党在学校的活动,并消除其影响。学校搬迁后,师生食宿困难,曾多次向校长吴生玉反映情况,要求改善住宿和饭食条件,以利教学。吴置若罔闻,师生多怀不满。
吴生玉(和盛吴家人),本系巡官出身,却热衷于封建奴化教育。训育主任王国靖,经常向学生介绍鲁迅作品。在一次孔子诞辰纪念会上,讲话有违尊孔时俗,吴便撤消了他的训育主任职务。师生们对此类做法愤愤不平。
4月间,学校组织师生到长庆桥凤凰山春游。出发前,不让学生携带干粮和旅途饮水。春游中校长和部分教师到学生家里吃饭休息。数百名学生又饥又渴,便不约而同,愤然回校,以示抗议。高二班学生谭光智、刘彦明等人,还组织全班学生写文章,画漫画,举办了春游专刊墙报。文、画的作者均用笔名,内容多为反对学校奴化教育,揭露学校不关心学生疾苦之类。吴生玉一见恼羞成怒,立即责令工勤人员,将其剥下,并组织搜查底稿,寻找主谋。次日早晨,即贴出布告,开除于芾隶、刘彦明等6名学生的学籍。升旗后吴又向全体学生训话,希图压服学生。学生们义愤难忍,跺脚起哄。吴见势不妙,匆匆逃走。学生们遂一哄而起,寻找吴生玉和训育主任刘“傻子”辩理,但均未找见,便砸了校长办公室,并成立指挥机构,进行罢课。吴生玉为了平息学潮,先请新庄镇有影响的地主石怀甫到校调解,又命其弟(正宁县巡官)率军警来校威胁,并通过各种关系,软硬兼施,分化瓦解。但学生齐心合力,据理与其争辩。吴生玉无可奈何,不得不答应撤销开除6名学生的处分决定,恢复这些学生的名誉,这次学潮才得以平息。
民国37年(1948年)10月,马继援部在陇东战场损兵折将。兵源不足,便以吸收学生到青海上军校为名,诱骗青年学生补充军队。50多名学生不明其用意,竟然报名,准备入伍。白区地下党组织通过教师王国靖等人,向学生宣传革命形势,揭露马部欺骗的真象,动员组织学生拒绝报名,并坚决要求将学校仍然搬回早胜镇,开展了罢课和说理斗争。校长邱树林(字瑞祯,和盛镇人)调来军警镇压,学生全部四散回家。青年教师权礼等5人赴省告状,迫使县政府调走邱树林,答应于来年春天将学校迁回早胜镇。白区地下党组织积极活动,动员青年学生投奔解放区,使马继援以学生补充兵员的企图成为泡影。
(选自《宁县志·政治志·民主革命纪事》)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手机免密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