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掩护西野主力撤退的南桥子—良平阻击战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30 10:10:27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国37年(1948年)5月7日,彭德怀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挺进西府、攻打国民党军队后方供应基地宝鸡以后,于镇原屯字镇与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裴昌会兵团、陇东马继援兵团激烈鏖战,其所属四纵队警三旅七团驻焦村镇。

上午,七团接旅部命令:当天下午迅速渡过马莲河,抢占东部原头,尔后相机攻取宁县城,消灭守敌。部署一定,团长冯友才率三营首先渡河抢占早胜原头,并向南山国民党军碉堡进攻,政委许德善和副团长王玉昆率领一营、二营及团部直属机关人员下马莲川,在河西坡一带构筑工事,摆开攻城阵势。其时,马继援派国民党整编八十二师师部高参张彦负责宁县防务,八十二师师部情报科长杨振华、师政工处秘书尹焕章亦在县城。城区驻守八十二师直属工兵营300余人,营长谭腾蛟,还有师属特务团的输送连,另有宁县自卫队,共约1300 人。他们将县城三门全部压实,以城为中心,从南山、东山到庙坪,用堑壕、铁丝网和碉堡群构筑成几道防线,其中有三层火力配备的东山大碉堡和一至二层火力配备的庙坪、南山子母堡;城内还关押有解放军被俘战士700 余人。夜里,西、南山上篝火如星点,狂风似雷呜。七团多次攻城无果,次日凌晨正准备组织新的攻战,接到彭德怀命令:情况紧急,停攻宁县,部队立撤十里铺,构筑防御工事,准备阻击敌人,掩护全军主力转移。于是,全团由进攻转为防御,一、二营撤至南桥子上边,利用原边三层半圆形土佥坎掘战壕三层,并斩断桥子,配备好火力,以阻敌骑兵;三连则在十里铺东、西两地保护侧翼安全。

5时许,西野主力分数路从河西坡、渭一口、南义井等多处撤下马莲河川,部队夺取春荣原头以后,遂从早胜、春荣等地向东转移。二纵队和四纵队一部,沿春荣原东撤,大批驮骡成四路纵队,驮军械弹药行进,新宁县干部、群众即出动为挖断的腰岘搭桥、修路,接应后撤,一部分人和驮骡已过石鼓、万原岘子,后续尚络绎于春荣原上。马家骑兵由寨子河川绕道襄乐,上原腰击。配合马继援作战的胡宗南部飞机盘旋攻击,轰炸扫射,至于万原上下,驮骡有被炸为两断者,引起弹药爆炸,人畜均有伤亡,物资弃置不少。二纵队卫生部副部长吴满有于白虎村被俘(后变节投敌)。马部追击至巴原、黑池、下齐一带不及而止。当地群众称这一路撤退为“大行李(军用物资)失败”。从早胜原东撤的各部主力,自前半晚陆续到达,食宿于郭铺、丰北、院子、西头各村。天亮后打扫了地方,算清了伙食,然后由各村抽集人畜随队送行,因瞌睡、病、伤等掉队多人。离去后庄周所遗粪便皆为麦豆。这一路撤在最后的是彭德怀、习仲勋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总部,骑马同行20多人,从马家坪下川,枣园附近过河,由总部警卫团后卫,从容撤退,于9时许上到南桥子,至此,主力部队基本撤退完毕。随即,马继援亲率骑兵第八旅马步鸾部、独立骑兵第五团马成贤部和步兵第一百旅一团马璋部追至宁县,城门尚封压未启,马继援在南关稍停,即向早胜原追击。其六十五师李振部亦随后追来。西野总部边撤边阻击着马继援追兵,直至彭德怀、习仲勋走过南桥子,警三旅七团一、二营方接火阻击。

南桥子两条岘道,相距千米,其地势均南高北低,上腰岘宽不过5 米,长达150 米,两边峡谷俱为悬壁。一营、二营居高临下,叠层阵地,集中火力,封锁险要,并未紧迫。马继援大兵追击至此,面对天险,奈何不得解放军两个营的阻击。几次轮番冲击,均被狠狠遏制以退,骑兵旅下马改步兵队形向前运动,又陷入解放军火力网,进退不得。两营乘间集中八二、六零炮火轰击其马群,战马四处奔散,许多驮运弹药的骡马窜过土桥,跑到解放军阵地,火药补充了阻击部队,战马成了解放军运送伤员的工具,马继援部遭到相当大的损失而不能越过桥子一步,便留两个骑兵团配合步兵三十六师正面牵制,六十五师全面进攻,其余主力改由九龙、马莲两川大迂回,企图侧后包围解放军。就在这个时候,七团又接到彭德怀严令:一定要阻住敌人,保证主力摆脱其尾追,否则军法从事。适此关键时刻,从屯字镇撤来的兄弟部队警三旅五团,也在团长郭应春、政委王学礼的带领下投入战斗,配合七团阻击马部追击。警三旅旅长亲到七团,纵队司令员王世泰、政委张仲良也留在清华村,准备与两团指战员共完军令。指战员恳请旅、纵首长先走以后,两个团互相为应,分头抗击。“马家”大军在南桥子前边,难越雷池一步。

解放军七团和五团在南桥子狠狠阻击“马家”追击大军以后,为遏制其侧后迂回包围和追击,决定后撤转移阵地,另选有利地形,再行全面阻击。后撤之中,七团三个营以梯队形式做“前三角与后三角、后三角与前三角”的阵势,遏制敌步兵火力进攻,主要对付其骑兵的冲击,保证战斗队形不被冲乱。他们利用村庄围墙等条件,一边阻击马继援追兵,一边交替掩护后撤,于下午2 时许,全团抵达良平镇。五团则为了对付马部骑兵的冲击和包围,全团分成两个战斗队,列成整齐的方阵,一不走旷地、二不进村庄,专拣胡同走,使马部追兵枪射不上,刀砍不着,方阵始终不乱。并能交替阻击、掩护和撤退,马家骑兵只在平地里发狂,接近不得。在几段开阔路面,马部步、骑疯狂扑来,全团指战员就地卧倒,向四面射击;迫击炮手跪在地上,把炮端在手里轰击敌群,打退一次冲击,即交替后撤一段。至史家城再次进行了有力的阻击,直至黄昏,才撤到良平镇。

在良平,七团又做好了最后的接替准备:这里扼早胜原东部,“马家”正面追击和迁回的部队,都必须在此聚集。七团一营早已据守城西北角的外围碉堡,二营、三营和团直人员分守城内,团指挥部即设在北门城楼,再卡马继援部追击的咽喉地带。解放军其余各部刚一撤走,马部正面追击和侧围骑、步各军集围良平,与七团展开激战。经反复拼搏争夺,一营据守的外围子母堡有的子堡失守,团指挥所在的北门城楼也被敌炮火轰倒。团部利用北城门洞指挥战斗,“马家”步兵几次逼至门洞几十米处,一营营长张庆华和三连指导员马宜生,率战士用刺刀、手榴弹将其击退。战至傍晚,马继援部加强了攻城炮火,其步兵不断增围,骑兵也下马配合步兵准备攻城。七团指战员坚持抗击到天黑,胜利完成了掩护全军主力安全撤退的阻击任务,开始乘黑夜组织突围。他们安置了烈士,侦察参谋胡浪涛找来两名群众做向导,全团按编制编成四路,又组织精锐战斗小分队,轻机枪、冲锋枪排在队列前、后、左、右,以打开缺口,保护侧翼,伤病员放在队列中间,刺刀全上,手榴弹在腰,以便于边战边撤。大家又共同保护向导的安全,然后按三、二、一的顺序突围撤退:三营由团长冯友才率领,沿城墙向东,在前边冲开突破口,打通道路并回应后续部队;二营由副团长王玉昆带领,接前应后,并兼顾团直机关紧跟前锋部队战斗撤退;一营由政委许德善带领压后,以防追击,保证全团安全后撤。突围战斗中,各营都以小分队出击,主动进攻,枪声喊声震原野,硝烟战火漫星空。马继援部误以为解放军发动反攻,都以阵地迎战,并不出击,七团乘机一举突围而出撤离良平。张庆华在突围中战斗负伤,失去右眼。马宜生背负伤员一气冲出10多里路,部队连夜翻沟,直抵宫河,与主力靠拢。野战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张文舟在宫河原畔迎候七团,并转达彭德怀对指战员的关怀和问候。面对边区广阔腹地,“马家”只好却退。

屯字镇至此一系列战斗,国民党南京《 中央日报》、兰州《 和平日报》及其《 西北通讯》等报刊颇多报道,然多有渲染失实之处。

(选自《宁县志·政治志·民主革命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