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农业学大寨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17 16:19:28 浏览次数: 【字体:

宁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从1964年开始。县上先在新庄公社新华大队(今属新华乡)抓点,平整梯田,保持水土,治理沟壑,控制水土流失,作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样板,动员组织全县社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县农田基本建设有所放松。1968年中央重申“农业学大寨”以后,冬天,宁县先后组织县、社、队干部2044名,分期分批到大寨参观,主要学习大寨的劳动管理经验,如“标兵工分”、收自留地等。

1970年10月25日,中共庆阳地委在镇原县三岔公社召开了全区4级干部会议。贯彻“北方农业会议”精神,县委提出了“高举红旗学大寨,急起直追赶昔阳,甘愿流尽血和汗,苦战4年粮上纲”的口号。即在全县迅速掀起一个“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高潮,开始了以平田整地为中心的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在平田整地中以大队为单位,统一规划,集中劳动,连片治理。每个工地都设有指挥部,由县、社、队干部负责指挥。“鸡叫风箱响,投明到战场”、“家家门上锁,户户无闲人”、“早上出工麻乎乎,晚上收工黑乎乎”,农村繁忙的景况可见。全县投入农田基本建设的劳力7.3万多人。修成“三田”5.29万多亩。此后,每年麦收后至大地封冻前都搞一段平田整地,后来发展到天寒地冻不收工。多数社队还成立了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坚持常年平田整地,1973年开始打高原机井,抽水灌溉。1974年底,原面大面积治理基本完成,开始普遍转入治山。大搞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大办社队林场,逐步做到“治原保山,水不下原,泥不出沟,沟岸不扩张,沟底不下切”。组织形式转为以专业队为主,管建并重。治一沟,保一沟,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多种经营。至1977年5月,全县实修水平梯田和原面条田61万亩,发展水浇地16万亩,造林36万亩,种草35万亩。宁县“农业学大寨”运动受到了当时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1977年,宁县“以土为主,土水林综合治理”的经验和烂泥沟小流域治理的情况作为水土保持的典型,列入全国水利展览,并拍摄了电影、电视纪录片。在这一时期中,始终把增产粮食作为主要目标。除了改土、治山、兴修水利外,还从1969年开始,按照“公养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的方针,普遍开展了大办集体猪场、养猪积肥的运动。1969年至1975年,生产队队队有猪场,1976年全县平均每个农户养猪2.5头左右,向国家交售生猪5.1万头。此外,还推广机耕,施用化肥,大办4级科研网,推广优良品种。广大农民群众持久地大干苦干,改善了生产基本条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当时报告:1975年,全县粮食产量上了“纲要”,还涌现出一些亩产过“黄河”的公社、跨“长江”的大队和超千斤的生产队,第一次交售公购粮一亿斤。宁县也因此而被评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出席了“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后,宁县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建成大寨县的县份之一。全县又层层规划了建成大寨社、队的时间、步骤和方法,并在路线教育中付诸实施。

然而,自从1970年以后,“农业学大寨”逐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贯穿始终的是“大批促大干”的口号和做法。在干部中“大批修正主义”。以学不学大寨做为革命和不革命的分水岭,多次地“反右倾”、“踢绊脚石”。至1977年,全县大队支部书记一级撤换免职120人,生产队一级调整免职的达70%~80%,调整公社书记10人,副书记12人,副主任11人。在指导生产上,说种一起种,说收一起收,不顾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搞强迫命令“一刀切”,大话、空话、假话盛行。群众说“全县只有一个生产队长”,“活收庄稼湿碾场。颠倒农时瞎胡忙,造成损失无法算,说假话的受表扬”。在群众中,“以大批判开路”,反复“大批资本主义”。特别是1975年甘肃提出“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办法办农业”的口号以后,宁县组织“民兵小分队”672个,举办“劳动教育学习班”537期,先后有1324名群众和干部被送进“劳教班”无偿劳动。有的社员因上工迟缓或完不成任务被扭绑打骂,有的因完不成养猪、交肥、交售鸡蛋等任务被扣罚口粮和工分。全县前后有416名干部违法打骂群众630多人,扣罚社员口粮18.6万多斤,罚款1.39万多元,扣劳动日6.5万多个。还先后两次收过自留地、自留畜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养自留畜、自留羊,取消了社员正当的副业生产,限制集市贸易,致使集体和社员越来越穷,有的地方年终分配劳动日值只有几分钱,分空队,知支户越来越多。宁县将新华、长庆桥、渭一口、龙二4个生产大队改变为大队核算,试图推广。在农田基本建设上采用大小队连片治理。出现“一平二调”。在粮食问题上搞虚报浮夸,对社队以产量报表搞评比,致使有些队搞两本帐,社员口粮和牲畜饲料报得多,实际安排得少。1976年粮食减产,还提出“减产不减贡献”,第二次交售公购粮1亿斤,挖空了储备,造成了社员生活困难。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第二次“全农会议”的一些提法和做法逐步停止。持续15个年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实际上告结,随即,县委对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一些问题做了检查。改正了错误,落实了政策。

(选自《宁县志·政治志·社会主义革命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