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机版
网站地图
无障碍
繁体版
引导页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唐代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22 16:04:50 浏览次数: 【字体: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七月,“西秦霸王”薛举入袭泾、宁等州。秦王李世民为西讨元帅,率大兵进驻宁州定平县(次年置,治政平)之高摭城(今长武县境),李世民适患疟疾,卧病不起,委军于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等,并诫其慎勿与战,“俟吾疾愈,为君等破之!”殷开山退而向刘文静说:“王虑公不能办,故有是言耳。且贼闻王有疾,必轻我,宜耀武以威之”。于是陈兵于高摭城西南,仗兵多将广而不备敌,薛举率师潜后掩袭,唐兵死者十之五六,大将军刘弘基等被俘。李世民引兵回长安,刘文静等以兵败被除名,而薛举遂拔高摭城。其太子仁杲引兵进逼宁州。

八月,薛举遣太子仁杲兵围宁州城,刺史胡演出击退敌。

十一月,秦王李世民帅大军复至高摭城。此时薛举病死,仁杲即位。李世民与之激战,至泾水之滨,破敌。薛仁杲投降,得其精兵万余、男女5万口。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改宁州道为折威军,设将和副将各一人,有事督战,无事督耕。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七月,皇太子李建成等谋害秦王李世民,密令其心腹庆州都督杨文干私募兵勇,内外为应。宁州人杜凤举诣宫以告,高祖李渊怒囚李建成,并遣司农卿宇文颖驰召杨文干回京。宇文颖泄情,杨文干举兵叛乱袭陷宁州城,驱掠吏民转百家堡(在庆州马岭县)。李渊遣李世民赴宁州平叛。李世民驰宁州城,杨文干为麾下所杀,遂执其送讯人宇文颖回京。

突厥颉利可汗屡为边患,秦王李世民奉命抵御,因大雨阻道,粮运不济,李世民屯兵宁州。

突厥入犯原州(今平凉、固原一带),宁州刺史鹿大师出兵救援。

公元625年(武德八年),二月,突厥复入原州,宁州折威将军杨毛出援。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春正月,燕郡王李艺(一书“罗艺”)叛乱失败,带数百骑投奔突厥,行至宁州,从骑逃散,被部下枭首于街头。

同年,于宁州置都督府(四年罢)。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反,玄宗避蜀,太子李亨奔朔方,夜驰300余里,至宁州彭原郡,太守李遵为献衣物、干熟食品。

十月,李亨于灵武即皇帝位以后,率郭子仪、李光弼等,又抵宁州彭原都。次年离境。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置宁州等九州节度使。

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十月,吐蕃兵攻宁州,延续数年。

公元764年(广德二年),以吐蕃入袭,太尉郭子仪兼领邠宁等方镇招抚观察使。

公元766年(大历元年),马麟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为支度营田副使,段秀实为都虞侯,共于邠宁治军。

公元768年(大历三年),郭子仪兼宁、庆、邠三州节度使。

公元783年(建中四年),以中书令李怀光为邠宁等九镇行营兵马副元帅。

公元784年(兴元元年),李怀光反唐,别将韩游瑰退保宁州。

六月,怀宁郡王朱泚反唐失败,欲北上驿马关,宁州刺史夏侯英大开城门,严阵以待。朱泚退据彭原西屯城,其将梁庭芬射朱泚落坑窖中,韩旻等共斩之以降。

公元786年(贞观二年),八月,吐蕃尚结赞部大举入袭宁州等地,掠人畜,毁庄田。邠宁节度使韩游瑰率兵追至安化县。

十月,尚结赞复入,被挫,自宁州引兵而北,韩游瑰遣将史履程追击至合水县北。

公元787年(贞元三年),十月,吐蕃入袭宁州丰义城,前锋至大回原(当系董志原南部—— 编注),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击退之。

公元788年(贞观四年),五月,吐蕃以3万骑入袭宁州等地,其尚悉董星、论莽罗部至宁州,为张献甫所败,死百人,转向鄜坊。

六月,韩游瑰自戍宁州,以防吐蕃。

七月,加浑瑊邠宁副元帅。

韩游瑰病归,以张献甫为邠宁节使,接戍宁州。戍卒裴满等畏张之严,乘其未至率徒作乱,说:“张公不出我军,我必拒之”,因而剽掠城市,并围监军杨明义住地,要求奏请范希朝为节度使。都虞侯杨朝晟避乱出城,闻乱兵所请,复入城说:“所请甚契我心,我来贺也”。兵乱稍安,杨朝晟密与诸将谋划,晨起勒兵,召集乱兵说:“所请不行,张公已至邠州。汝辈作乱当死,不可尽杀,宜自推列唱帅者”。遂“斩首恶二百余人,军乱方息,然后率众迎张献甫莅任。德宗又擢范希朝为宁州刺史,以副张献甫。

九月,吐蕃尚悉董星部复入宁州境;张献甫率兵击却之。

公元789年(贞元五年),夏天,吐蕃3万骑入袭宁州。长武城使韩全义,遣都虞候高崇文率3000兵驰援宁州,双方激战于佛堂原(当为今之春荣原―编者注),大破吐蕃兵。

公元801年(贞元十七年),五月,宁、庆、邠节度使杨朝晟防秋于宁州,去世。

杨朝晟病危时,曾召集僚佐说:“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帅,多自本军,虽徇众情,殊非国体。宁州刺史刘南金,练习军旅,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廷择帅,必无虞矣。”并手书授监军刘英倩。军士闻知,私议说:“朝廷命帅,吾纳之;即命刘君,吾事之。若命帅于他军,彼必以其麾下来,吾属被斥矣,必拒之”。皇帝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拥护刘南金。复遣高品薛盈珍带诏诣宁州。六月,薛至宁州,宣诏道:“以李朝采为使,南金副之,军中以为何如?”诸将都奉诏。后都虞候史经告军士说:“李公命收弓刀而送甲胄二千”。军士们因为李朝采曾戍定平镇,属左神策军,与本军原非一军,猜疑说“李公欲内麾下二千为心腹,吾辈妻子可保乎!”夜造刘南金处,欲奉其为帅。刘南金说:“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军士们说“弓刀皆为官所收,惟军事府尚有甲兵,欲因以起事。”刘南金说:“诸君不愿朝采为帅,宜以情告敕使,若操甲兵,乃拒诏也”。遂闭门不纳。军士们又找兵马使高固,高固闻风逃匿,欲避是非,被搜寻以得,并强拥其为帅。高固与之约道:“诸君能用吾言则可。”众军表示唯命是从。高固提出:“毋杀人,毋掠金帛”。众应而去,又私议:“刘(南金一编者注)君既得朝旨为副帅,必挠吾事。”诡称监军召刘南金议事,军士共找监军,请奏报朝廷。朝廷以李朝采为邠宁节度使的制书刚出,宁州告变者即至,帝追还制书,复遣薛盈珍往询军情。薛又抵宁州,依军士所请,据旨命高固为帅。宁州军乱至此平息。然因宣命与制书传闻有歧,几致邠州兵变。

公元835年(太和九年),户部尚书王起奏请在宁州地区驻军屯垦,建立营田。其后,节度使毕瑊在宁州等处募兵屯田,年收粮食30万斛,省度支用数百万缗。再后,节度使高简承也在宁州屯兵备边。

公元840年(开成五年),党项羌人骚动,武宗李炎派御史崔彦曾赴宁州等地招抚。

公元845年(会昌五年),党项羌人攻陷宁州等处边界城堡。次年春二月,以米暨为东北道招讨党项使。

公元849年(大中三年),七月,诏邠宁节度使移驻宁州。

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十一月,党项羌人复入宁州。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三月,帝以南山、平夏党项久不能平,更以白敏中为司空、同平章事、充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使、南北两路供军使兼邠宁节度使。

四月,以左谏议大夫孙景商为左庶子,充邠宁行军司马,知制诰蒋伸为右庶子,充节度副使,共辅自敏中军于宁州,党项悉平。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四月,白敏中调任西川,党项复扰边。六月,以毕瑊为邠宁节度使。

十月,毕瑊招谕党项皆降。

公元855年(大中九年),三月,诏毕瑊并邠宁军由宁州复还邠州。

公元866年(咸通七年),闰三月,吐蕃一部袭掠宁州等处,邠宁节度使薛弘宗击退之。

公元895年(乾宁二年),陇西郡王李茂贞割据势力攻取兴元府,宁州归附李茂贞。

八月,晋王李克用为邠宁四面行营招讨使,邠宁军等败退。

十月,匡国军节度使王行约与王行实放火焚烧宁州城。

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十月,梁王朱全忠(即朱温)兵攻邠州,节度使杨崇本举宁州、衍州(治定平)以降。后又附岐王李茂贞。

(选自《宁县志·军事志·军事纪事》)